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三部門助推 產學研聯手進行大項目立項 服務六大基地
2005-01-06 09:30: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6日電 不久前,黑龍江省科技廳、省經委、省教育廳三家圍繞黑龍江省六大基地建設建立了六個相應領域的校研企合作委員會,由六大領域的重點企業及具有相關科研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共同謀劃該領域產業發展,聯手進行大項目立項。可以說喊了多年的產學研結合,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今天再度唱響,成為最強音。

    產學研結合,科研單位和企業都希望能真正做到,然而事實上產學研結合還要跨過許多溝溝坎坎,但首先需要抹平的是項目生成機制上存在的問題。

    以往科技項目立項沒有把企業當作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科研單位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不是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因此只能停留在實驗室,科研人員花費大量心血的研究成果,很難換成錢。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聖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李建偉總經理對此深有感觸。他說:『企業會經常碰到研究單位拿著成果找上門來的時候。其他原因不講,單從研究前期缺乏市場調研從而加大成果轉化難度的就不少。』李建偉說,『曾經有一個研究單位研究了一個治療燒傷的品種,很好。當研究人員在尋找企業轉化時遇到了麻煩,這一新品種劑型是散劑的。聖泰藥業有8個劑型,惟獨沒有散劑,如果企業硬要轉化這一品種,就要重新建立車間,而且建一個能夠達到GMP標准生產條件的要等一年的時間,到那時市場也許變化了。』『科研單位研發品種前期一定要有市場調研,要以企業為載體,不然的話轉化起來很難,科研單位應該成為企業科研的主力。』李建偉這樣認為。

    如今,為盡可能避免科技成果在研發完成後再設法推廣轉化等現象的發生,黑龍江省創新科技立項生成評審機制。結合企業技術急需,組織調動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優勢科技力量,與企業進行捆綁立項、聯合攻關,使企業成為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單位,促進企業逐步成為真正意義的技術創新主體,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使黑龍江省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和優化。

    在立項和經費使用過程中,嚴格遵守項目生成機制,鼓勵以企業投入為主,政府部門提供配套資金或補貼資金,使急需的產業技術得到重點支持。今年全省共有150個項目列入科技部各類計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橕。而且根據國家意見,黑龍江省科技三項經費改為『應用研究與開發經費』。同時,省科技廳對原經費比例進行了適當調整,加大了對公益性、公共性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投入力度,提高了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

    2004年,『政產學研金介』結合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詞匯。在以往以單一技術項目轉化為主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科技成果轉化外圍要素與環境的建設,明確提出了政府、企業、大學、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與科技中介等六要素聯動。在啟動由高校、科研院所等一流的科研團隊與重點產業企業組成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的同時,還實施了科技創新專項計劃,有選擇、有重點地支持有技術優勢與特色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科研中試基地。2004年黑龍江省共投入資金300萬元,立項扶持15家公益性研究所的中試基地建設與發展,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

    背景

    2004年,黑龍江省共落實科技經費近4億元,立科技項目516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預計97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1%。在2004年全國擬授國家科技獎勵項目中,黑龍江省佔有21項,約佔總數的9%,進入全國前六名。實現了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雙跨越,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0家,其中區外企業38家;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212項。民營科技企業超過6000戶,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40億元、利稅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以上,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支生力軍。技術市場交易活躍,科技成果轉化率進一步提高,2004年全省技術市場共認定技術合同548項,成交金額12.3億元。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