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月6日電 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家長放棄工作,甚至賣掉房子,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陪讀。而在這份期望和呵護之下,孩子能茁壯成長嗎?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高校附近的幾個陪讀家庭,發現為了照顧好孩子,很多家長承受著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
3日,在哈爾濱市南崗區的理工小區,記者見到了從牡丹江來的李女士。據李女士介紹,自己和愛人都是牡丹江市事業單位的職工。從去年夏天開始,家裡連續幾次接到孩子所在學校寄來的補考通知,告之如果孩子考試不及格的科目過多將被勸退。經了解李女士纔知道,兒子迷戀上了網絡游戲,經常不上課泡在網吧裡。多次教育無果後,李女士辭掉工作,到哈爾濱陪讀。在不到25平方米的出租房裡,李女士除了為孩子做飯、洗衣服外,再沒有別的生活內容。『每個月450元的房租再加上生活費,都靠我愛人橕著,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想哭。』
相比之下,還有幾個月就要高考的藝術類考生小健的處境更為困難。在租住的房子裡,記者看到沒有經過粉刷的牆壁上已長出了綠毛,簡陋的生活用品和破舊的床鋪讓人感到淒涼。小健告訴記者,他家住農村,父親早逝,母親賣掉家裡的平房來到哈爾濱市陪讀。為了維持生計,母親每天除了做飯、做家務外,還要到外面做兼職,十分辛苦。面對高額的補習費和生活費,小健感到精神壓力很大。
4日,家住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曹女士向記者表示,她正忙著在南京審計學院附近找出租房,准備陪讀。她說,自己的做法在單位很受推崇,她的幾個朋友也都放下工作給孩子當陪讀去了。
記者經了解發現,很多有家長陪讀的大學生相當無奈。他們紛紛表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愛得過於沈重,壓得他們幾乎透不過氣來。黑龍江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小蕊,從上大學起母親一直陪讀,她對記者說:『我覺得和同學們的距離很遠,大家搞什麼活動都很少想起我,我想回到集體中過正常的大學生活。』
『家長陪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從對孩子的鍛煉和成長角度來看,弊大於利。』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孫老師認為,父母陪讀是在弱化大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對人生挫折的應變能力。陪讀使他們長期依賴父母,成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陪讀雖然讓學生得到暫時的安逸,但會讓他們失去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以及對生活本身的能動性。讓孩子學會自律和堅強,獨立面對人生纔是父母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