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八方記者冰城論『雪』 來哈爾濱采訪國內外記者談對冰雪節感受
2005-01-07 09:45: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月7日電 比起加拿大蒙特利爾冬樂節、日本札幌冰雪節、挪威滑雪節,同屬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也在逐漸成熟起來。幾經雕琢,數載經營,已有21屆歷史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品牌越做越靚,越來越吸引人。

    然而,僅有冰雪是不夠的。因為這並不是哈爾濱所獨有,周邊省市正後來居上。什麼時候人們到黑龍江,游一次不夠,還想再來,到那時黑龍江的旅游業也就真正發展起來了。

    來哈爾濱采訪第二十一屆冰雪節的國內外記者,對哈爾濱冰雪節的感受如何呢?

    美得讓人無法想象

    見到日本NHK電視臺的記者塚本壯一,是在6日哈爾濱市市情推介會上。米色的T恤和長褲,架著一副眼鏡,沈穩含蓄,看起來更像一個學者。

    一張嘴,卻相當的幽默。剛學會的漢語『第一次』脫口而出,讓翻譯和記者大跌眼鏡。可隨後便露出了馬腳,原來只能對答這一句。

    全程跟蹤采訪了5日晚冰雪節及冰雪大世界開幕式的塚本壯一,對這屆的冰雪盛會贊不絕口:『非常美,簡直無可挑剔。在日本有札幌冰雪節,我們也經常參加,但哈爾濱的冰雪節更是美得無法言喻。制作精細,規模壯觀,燈光效果,美得讓人無法想象,讓人終生難忘。』

    除了對哈爾濱的冰雪藝術、冰雪文化贊嘆不已,塚本壯一對哈爾濱人的熱情也感受頗深,『這裡的人非常熱情友好,充滿活力,讓人深受感染,我們外國人在這裡受到的服務也非常周到,讓人很受感動。』

    作為日本媒體駐京記者,塚本壯一在北京已有半年之久。對經濟問題、經濟報道情有獨鍾的他,3日來到哈爾濱,一方面關注冰雪節的報道,另一方面對哈爾濱的經濟發展和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倍加關注。他說,雖然只來了三兩天,可是卻深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的速度,讓人切身感受到這是一座正在努力快步前進的城市。日本人都知道哈爾濱這座城市,但是對她了解得並不太多。他相信,如果實地到這裡來看一看,走一走,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這裡,可能也會有更多的人到這裡投資發展。

    當晚就要返京的塚本壯一,希望早日將自己看到的、拍照的哈爾濱美景盛情傳到日本,與自己國家的人們共同分享。

    缺少點『互動式』娛樂

    陝西電視臺《勇者無畏》編導秦明:哈爾濱冰雪節比較精彩,夜晚五彩繽紛的冰雪大世界,真是冰雪藝術的集大成者,讓人一飽眼福,身心愉悅。去年和哈爾濱電視臺合作拍攝了幾個冰雪專題,自己感覺挺好,觀眾反映也不錯。今年要把哈爾濱歡樂冰雪的勁頭拍出來,給人們一個冰天雪地,熱情似火,清澈透明的冰雪哈爾濱。

    天津電視臺《體育雜志》編導李欣:哈爾濱的冰雪節越辦越好,冰雪旅游也熱起來了。這裡每年都有一些新的項目亮相,不但有看的,冰雪大世界;有參與的,亞布力、二龍山的滑雪;有刺激的,國際冰雪汽車挑戰賽。不知今年還會有什麼新項目。我們每年來都能帶回去新的體驗和感受。但是我們感覺有些單調、不能得到滿足,似乎缺少什麼彩兒。

    北京電視臺旅游體育編導蔡日濤: 哈爾濱『冰雪節』是很漂亮,也具備大手筆,但仍然讓人提不起神。看看冰燈、雪雕,滑滑雪,沒了。就這些,用不了5天就夠了。我們北京附近就有滑雪場,盡管規模不大,條件差些,但對於只滑滑雪的人也可以滿足,乾嘛要跑到哈爾濱這大老遠來?

    旅游是讓人放松,讓人得到體驗和強烈的感受,冰雪互動娛樂就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可哈爾濱沒有。我們也在冬季去過北歐如挪威、瑞典等國,感受到他們的冰雪活動就是娛樂,總有你想不到的冰雪互動娛樂。讓你每天總在等待新的項目。譬如他們開闢一些新奇的娛樂活動,人們像在夏日海灘上裸浴一樣,在綿軟的雪地上感受雪浴。人們從溫暖的屋裡突然裸體跑進比沙灘更柔軟的雪地上,真實感受雪粒踩在腳下的感覺。同時還有專門的攝影服務,攝影師拍完後會問雪浴者,哪裡需要『馬賽克』。在這裡,這樣的娛樂或許會被認為是瘋了,雪地怎麼能和沙灘比呢?光腳能在雪地上走?不做誰又知道不行呢?或許比沙灘的感受更好。諸如此類的娛樂,互動性強,人們都想試一試。

    中央電視臺五頻道《賽車時代》編導周思陽:體育和娛樂結合起來的東西是人們想要的。冰雪大世界的冰燈觀賞、亞布力的滑雪等等,都挺好也很精彩,冰雪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滑雪場設施、管理都很好,但是冰雪趣味體育項目卻找不到。這是參與性最強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因為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制造並感受著冰雪樂趣。所以,旅游也好,民間體育也好,實際上都在琢磨如何玩得盡興又有樂趣,不枉此行,以至渴望下一次再來。

    福建電視臺《我為車狂》編導李東:旅游者回家買點啥?

    人們在哈爾濱玩足後要回家,出來一趟總得帶點有紀念意義的或這裡獨特的東西,以滿足這最後的欲望;或作為日後的紀念、回憶或談資,或作為送親朋的禮物。但在哈爾濱買不到。哈爾濱人不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特產,什麼東西能代表自己和區別於他人。因此,自己做了一大堆木制品、土特產等,甚至擺出許許多多俄羅斯的藝術品,可這些紀念品和土特產與其它地方的沒有區別,基本上在重復。不想空手回去,可又買不到獨特的物品,至於那些俄羅斯的東西,有許多是假的,買回家了反而不舒心。

    寒冬裡多些人文關懷

    臺灣東森電視臺新聞事業總部財經中心記者王惠玉:我是首次來到哈爾濱進行冰雪節采訪報道的,哈爾濱的冰燈很美、很壯觀,很新奇,走在冰燈的長廊道上,感覺像是走在天際,像是在天宮裡,那樣冰清玉潔,美輪美奐,宛如人間仙境。

    哈爾濱發展冰雪旅游應該更多體現以人為本。哈爾濱本來就很冷,游客在觀冰燈、賞雪景時,應該有暖的屋子休息一下,暖和一下,喝杯熱飲後,再繼續觀賞。這在日本就體現得很好。我到日本看過雪雕,在這條街上看雪雕看冷了,可以到另一條街上泡溫泉,這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哈爾濱的旅游服務還可以更周到一些。比如冰燈景觀前應設有講解員講解冰景的含義,融入一個故事在其中,或在冰雕建築旁設一個簡介牌,介紹冰景的含義、用冰量等,來體現一種人文的冰雪文化。

    哈爾濱冰雪應該有更多特色的東西。我來時就想,哈爾濱人不怕冷,能不能有愛斯基摩人那種住在冰屋子裡的場景,可是在冰雪大世界裡卻沒有看到。所以建議,在冰雪大世界中多搞些趣味的東西來表現『冰城』之稱。

    冰雪文化:『冰雪節』的靈魂

    經濟日報記者倪偉齡參加過5屆『冰雪節』,對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產業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哈爾濱的『冰雪節』應該進一步提昇精神品質,以防進入一個低檔次、低品質、低附加值、重勞動力的惡性循環。

    『「冰雪節」的舉辦極大地提昇了哈爾濱市的冰雪產業,可以說,哈爾濱市的冰雪產業越來越火,但同時冰雪產業和冰雪文化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當人們趨利行為太重的時候,也就顧不上精神層面和文化層面的提昇,出現了文化屈從於產業的現狀。本來是極具哈市特點的歷史性活動卻辦得一屆比一屆倉促,冰雕、雪塑等作品也越來越粗糙,沒有創新,缺少文化,「冰雪節」的靈魂在消散。』

    倪偉齡告訴記者,他參觀了今年的冰雪大世界,並詳細了解了冰雪大世界的經營情況。本屆冰雪大世界裡的作品很多都和去年一樣,狗拉爬犁、冰滑梯等冰雪活動也都是老三樣,到冰雪大世界裡參觀的省外游客很少有第二次來的。但從經營上看,承包冰雪大世界的企業會有千八百萬元的收入,因為企業將冰雪大世界的經營納入了一個開發循環,走出了一條大承包商再包給二承包商的路子。如冰雪大世界裡的冰塔、冰柱子等都賣給了企業作廣告宣傳,哈藥集團、交通銀行等單位在冰雪大世界裡都『置』有一塊領地,哈藥集團將自己的辦公大樓制成冰景,在這裡充分展示了企業的形象。這種運作方式,讓冰雪大世界的承包企業賺到了錢,但卻讓整個冰雪大世界失去了一個統一的風格和文化,商業味頗濃的冰雪大世界讓人們很難再欣賞到高層次的冰雪美景,很難再領略到藝術大家們的鬼斧神工。

    倪偉齡說,哈爾濱發展冰雪文化、冰雪產業的優勢是歷史長,在人們心中滲透積淀得深厚,還有哈爾濱天氣冷,這也是天賜之物。但雪無林不立,無山不壯,冰雪大世界、冰燈游園會、雪博會等『冰雪節』主打品牌還是以人工制作的冰景、雪景為主,缺乏原生態的文化設計。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比照哈爾濱市發展各自的冰雪產業,並在學習哈爾濱人工制作冰雪景觀的同時加以發展創新,如長春的霧?等。因而,如果哈爾濱的『冰雪節』不力求創新,不形成自己的文化,必然會喪失吸引力,冰雪產業的發展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哈爾濱市的冰雪產業和冰雪文化要齊頭並進,不能彼長此消。

    鏈接——哈爾濱冰雪節

    『冰雪節』年歷

    1984年12月20日,哈爾濱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1985年開始,每年1月5日為哈爾濱冰雪節,1月份為冰雪活動月。

    1985年秋,哈爾濱冰雪節組織委員會成立,新開展了冰雪文藝活動,延長了冰雪經貿活動時間。

    1987年,第三屆冰雪節增加了玉泉狩獵場旅游景點,舉行了首屆國際冰雕比賽。

    1989年,第五屆冰雪節舉辦了雪雕游園會、首屆彩燈游園會和首屆哈爾濱冰雪電影藝術節。

    1990年,第六屆冰雪節期間,道裡區政府在松花江上建造首屆江上冰雪游樂中心。

    1992年,第八屆冰雪節首次舉行冰雪節狂歡游行(即後來的狂歡巡游)。

    1994年,第十屆冰雪節提出『主題經濟化,目標國際化,經營商業化,活動群眾化』辦節原則。自本屆始,每年1月5日哈市放假1天。

    1996年,第十二屆冰雪節適逢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召開,首屆國際雪雕比賽舉辦。

    1999年,第十五屆冰雪節首次拍賣節慶活動冠名權,冰雪節開始走向市場。

    2000年,第十六屆冰雪節期間,松花江上建起世界最大的人工冰雪游樂園——松花江冰雪大世界。

    2001年,第十七屆冰雪節昇格為『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25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參加了冰雪節活動。

    2002年,第十八屆冰雪節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開展了中國冰雪汽車挑戰賽和青少年冰壺比賽。

    2003年,第十九屆冰雪節正逢十冬會在哈爾濱召開,二者開幕式合而為一。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