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增產增收 2004年黑龍江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好
2005-01-08 22:47: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8日電 2004年是國家和黑龍江省對農業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農業進入新階段以來黑龍江省農村形勢發展最好的一年。全省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豆薯總產627億斤,比上年增加125億斤,增長24.9%。農民收入實現超常規的兩位數增長,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可突破3000元大關,比上年增長500元以上,增長20%。這一良好勢頭主要得益於促進農業生產的六項措施。

    ——擴面積。2004年黑龍江省農作物播種面積14470.1萬畝,比上年增加144.3萬畝。全省糧豆薯種植面積12324.5萬畝,比上年增加530.6萬畝,增長4.5%,糧食播種面積自1997年以來首次增加,接近歷史最高值。2004年全省糧食獲得大豐收,糧豆薯總產627億斤,比上年增加125億斤,增長24.9%,創歷史新高。

    ——調結構。主要是發展高產、高效糧食品種,壓縮低產、低效作物。特別是根據水稻短缺的實際,突出發展了水稻生產。全省水稻發展到2513.2萬畝,比上年增加571.1萬畝;玉米3213萬畝,增加160.7萬畝。全省高產糧食作物面積比上年增加758萬畝。此外,大豆和小麥也分別增加了239.9萬畝和48.9萬畝。產量較低的雜糧豆減少372.1萬畝,薯類減少117.9萬畝,低效經濟作物減少388.5萬畝。

    ——增收入。2004年全省種植業生產投入211億元,比上年增27億元,扣除生資漲價因素,淨增8.7億元。其中農民自籌105億元,同比增長11%;信用社貸款106億元,同比增長27.4億元;投入化肥299.3萬噸,增44.8萬噸,增加17.6%;施有機肥1.7億立方米,畝均1.2立方米。同時,生活勞動投入也是這些年最多的一年。2004年黑龍江農民增收由『四駕馬車』拉動,『政策補一塊,糧價漲一塊,增產增一塊,結構調整掙一塊』。國家加大了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全省良種補貼由大豆、小麥擴展到水稻、玉米,水稻按實際種植面積補貼。這樣,農民人均收入可突破3000元大關,比上年增長500元以上,增長20%,實現超常規的兩位數增長。

    ——上標准。2004年是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的農業標准化年。該省牢牢把握種子、農時、整地、播種和管理等關鍵環節,廣泛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2004年該省優良品種率、種子包衣率分別達到95%和60%以上,比上年增5個和6.3個百分點;機械標准化整地1億畝,佔整地面積的75%;機械精良播種5500萬畝,全省農業標准化實施面積8136萬畝,比上年增2130萬畝。

    ——強基礎。針對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該省突出了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機化建設。在農田水利建設上,全省新建設小型集雨工程1000處,新打抗旱井1萬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新增坐水點灌面積38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新增除澇面積100萬畝。在農機化建設上,該省投資5000萬元,組建50個農機股份合作社,並以此輻射帶動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2004年該省新增各類拖拉機2.7萬臺,配套農具3.3萬臺(件),聯合收割機1600臺,綜合機化率達到75%以上。

    ——抗災害。2004年6月份,黑龍江省西部大慶、齊齊哈爾、綏化和哈爾濱的一些縣市及部分農場出現了苗期乾旱,受旱面積4569萬畝,其中嚴重乾旱2384萬畝。旱情發生後,各受災地區不等不靠,發動群眾全力抗旱。最多時,日出動機動車28萬輛、106萬名勞力進行人工澆灌,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發生旱災的同時,草地螟蟲害在該省西部地區大面積發生,全省幼蟲發生面積5427萬畝,其中農田3745萬畝,公共地帶1682萬畝。對此,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防治預案,迅速掀起抗災滅蟲高潮。由於預防准確、防治及時、措施得力,全省僅有22.8萬畝農田遭受嚴重危害,取得了『蟲口奪糧』的全面勝利。

    來自中國農業部信息網的信息說,隨著自然條件和糧食價格的不確定性,2005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空間將會縮小,壓力增大。為此,黑龍江省將堅持發展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三個不動搖,適當擴大糧食作物面積,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力爭將糧食總產穩定在600億斤的臺階上,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