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稻迷』領稻農走上致富道——記延壽縣水稻科技協會會長劉寶軍
2005-01-10 11:30: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0日電 『稻迷』是加信鎮人對劉寶軍的稱呼。

    加信鎮種植水稻歷史悠久,過境的亮珠河和螞蜒河可以自流灌溉,加上土質肥沃、氣候適宜,朝鮮族村民種水稻早就出了名。民主村的青年農民劉寶軍不服氣,別人能種水稻增收,為什麼我們不能?

    劉寶軍先在家裡做實驗,找行家請教水稻種植技術,有時在地裡一待就是一天,都到了癡迷的程度。在他的帶動下,加信鎮水稻畝產由過去不足500公斤達到現在的600多公斤。

    然而,重產量不重品質,農民增產不增收,這種方式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1997年春,劉寶軍大膽地引進新品種發動村民種植,到秋後一算賬,比過去的稻子多賺了不少。

    2000年初,劉寶軍參加了省工商局舉辦的全省農村經紀人培訓班,並獲得了農村經紀人資格。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組織成立了全縣水稻科技研究協會,組織全縣稻農形成合力闖市場,通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佔有率,創名牌,促進農民增收。

    作為協會的帶頭人,劉寶軍盡量使協會成為稻農的『家』。2000年8月,劉寶軍深入到中和、加信、六團等鄉鎮的18個村,吃住在農家,起早貪黑為農戶示范講解富硒技術。忙了近一個月,終於使全區4000畝水稻全部實行了富硒技術種植,秋後以每公斤高出市場7分錢的價格被縣亮珠米業公司全部收購。這些新技術的推廣使會員平均畝產量達到500公斤以上,共為農民增加收入100多萬元。除了水稻全部種植優質品種外,劉寶軍又通過多方面的關系與木蘭縣『大豆王』孫奎有建立了聯系,引進100公斤大粒高蛋白大豆種子在全區試驗示范,取得成功,每畝產量平均可達到200公斤,比普通大豆增收近一倍。科技和信息使農民嘗到了豐收的喜悅。

    協會成立三年來,會員由開始不到100戶發展到現在的500餘戶,真正成為了會員們自己的『家』。協會無償地為會員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為他們跑銷路、找市場,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

    農民出身的劉寶軍最了解農民關心的是什麼,企盼的又是什麼。為了幫助農民掌握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從1997年開始至今,每年他都自費聘請東北農大,省、市、縣農技部門的專家、教授到加信鎮,利用科技之冬和科普之春搞義務培訓,現在已開展講座15場,受訓人數達2000多人,會員中已達到了每戶都有兩人以上的『種地明白人』。除了對農民進行定期培訓之外,劉寶軍還重視基地建設,現在,在全縣水稻主產區的中和、加信兩個鎮建成了高效示范區、特色示范區、對比實驗區三處5000畝,與亮珠米業公司合作,以亮珠公司為龍頭,以協會為基地,以『亮珠』為品牌。2001年會員最高畝產量達550公斤,這年為會員銷售優質綠色水稻3萬噸,為農民增加收入60萬元,並且使加信大米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雲南等地,以品牌和信譽贏得了市場。去年6月份,由協會提供優良品種和技術創辦的『亮珠』品牌被哈爾濱市評為哈爾濱市知名品牌之一。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