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電 冰城美,美在冰燈雪景,而面對如詩如畫的冰雪景觀,游客最多只能拍照留念,沒有永久保存的辦法。如何把晶瑩剔透的『冰燈雪景』帶回家,成了到過哈爾濱的游客都曾有過的一個遺憾和心結。
紀念品市場大
日前,曾到過泰國旅游的王先生對記者說,人家的旅游紀念品小到鑰匙墜,大到皮革制品和工藝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花5塊錢能買到留念,花500塊錢也能買到標志性的擺設。但近日,記者在本屆冰雪節冰洽會上卻看到,參展的冰雪旅游仿制品,無論是制作精美的硬塑材質冰爬犁,還是剔透的水晶制品冰燈景,均出自南方參展客商的展臺。
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組合成了冰雪旅游產業。據了解,在旅游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六個要素一起推動著旅游業的收入,特別是旅游購物,已經達到旅游收入的74%%,世界平均水平為40%%,國內平均水平為20%%。
在對冰雪旅游商品市場進行調查采訪時發現,哈市旅游購物收入所佔比例仍然微乎其微。倘若每個來哈游客拿出10塊錢購買冰雪仿制品,每年冰雪節期間,數百萬的游客帶來的銷售額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本地能做紀念品
冰城冰雪紀念品為啥做的人少,宣傳的不多?政府的專項發展扶持不夠,商家各自為戰帶來的利潤微薄,無力支付廣告投入是個原因。
據冰雪相關部門統計,目前哈市現有冰雪旅游紀念品生產企業不到10家,而以冰雪制品為產品的企業僅有一家。
記者在該企業看到,工人利用透明度極好的光學玻璃,進行打磨、切割、拋光多道工序之後,再利用高科技激光技術,將三維立體圖像內雕到光學玻璃當中,僅用二十幾分鍾,就能生產出令人愛不釋手的景觀『冰塊』。這些『冰塊』不僅能夠制作哈市標志性的建築物聖·索菲亞教堂、龍塔,而且能夠根據客戶的需要立體再現各式冰雪景觀。但如何降低成本、規模生產卻成了企業的鬧心事。
商家景點同努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我省開發的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也不少,五大連池火山礦泉泥化妝品、伊春的木制品、阿城的版畫、海倫的剪紙、哈爾濱的麥秸畫等都極具地方特色。但這些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市場上卻很難看到,還不為外地游客所知。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旅游商品利潤小直接影響了各家景點的興趣。主管部門如果牽紅繩,能在景點裡打造出具有規模和龍江特色的旅游商品交易區,並使其成為景點的一部分,游客會滿意,商家和景點的收入也會有很大提高。
哈爾濱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張教授認為,哈爾濱的冰雪旅游紀念品要取得長足發展,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與此同時,要把旅游商品的開發和地方文化以及高科技的制作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規模,這樣纔能把冰雪旅游紀念品做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