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電近年,隨著商住一體建築不斷增加,供熱市場出現了新矛盾,一些供暖企業按著多數居民的作息時間只在早晚各給一次熱,白天不供暖,樓下的商服企業雖然交了熱費,但在白天上班時間卻只能挨凍。
建於1991年的哈市道外區南棵街64號樓,共7層,1層和2層為商服,其中2層為昌源大藥店,1層為哈爾濱市郵政局太平分局東站支局,樓上5層為居民住宅。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郵政局太平分局東站支局辦公室內看到,工作人員穿著厚重的棉衣、棉鞋在辦公,溫度計顯示室溫僅為11攝氏度。據員工介紹,這棟樓僅早晚給兩遍熱,8時30分上班時,暖氣只剩下點餘熱,然後全天暖氣都冰冰涼,等晚上暖氣開始熱時,他們也下班了。當日晚記者走訪了該樓幾戶居民家,家家都比較溫暖。
據該樓的供暖單位——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太平房產經營供暖公司王經理介紹,該棟樓進戶時商服和居民住宅就走一條供熱管線,樓下商服並沒有單獨供熱管線,供熱時只能考慮到大多數居民的生活作息習慣,早晚各給一遍熱。
南崗區人和街150號樓同樣是商住一體樓,一樓有10幾家美容美發用品商店。記者在一家商店內看到,該店的正中央擺放著一臺電暖氣,兩名營業員均穿著羽絨服、大棉鞋,並不時地跺腳、搓手。該室內的溫度計顯示室溫僅為13攝氏度。
據供暖單位哈爾濱天仁物業有限責任公司忍經理介紹,該地區用小鍋爐供暖,從機械運作及費用考慮,無法做到24小時供熱,所以只能在早晚給兩次熱,商服確實享受不到多少熱。
在道裡區東風街82號飯店內,店主對著冷清的屋子無奈地對記者說:『屋裡溫度這麼低,客人根本不願意進來就餐。供熱以居民為主我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讓交了熱費的商家享受不到熱呀!』
據哈爾濱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孫院長介紹,關於商住連在一起的居民樓,商服和居民家的供熱管線是否該連在一起,省市目前都沒有明確規定,但為了節省成本,開發商們通常把商服和居民家的供熱管線合並成一條。對於實行分戶供暖改造的商住一體樓,從技術上考慮是能夠實現商服和居民家分開供暖的,但實際上,供暖單位很少有把居民家和商服的供熱管線分開的,因為管線分開意味著鍋爐也得分開,這樣會增加供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