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電 (記者 閆智凱) 2004年,黑龍江省培訓在崗職工近68萬人次,培訓下崗再就業職工15萬人次;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培訓農民近300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達45萬人次;調整專業設置,新增本科專業94個,其中直接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的專業38個,相關專業15個,合計佔到今年新申辦專業的56.4%……一系列的成果,讓人振奮,黑龍江省教育廳於2003年12月22日推出的《黑龍江省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高級技能型緊缺人纔培養培訓計劃。啟動了10類30個骨乾專業和14個基地建設項目,加大了職教專項經費的貼息力度,安排240萬元的貼息,學校貸款達4800萬元;組織東北農大、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所和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業學院聯合舉辦了大豆產業師資培訓班和畜牧養殖師資培訓班,培訓師資417人;加大了對各類職業學校短期培訓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使全省以訂單式培訓為主的校均培訓人數達500人次以上。全省職業高中、中專和成人中專累計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學生達9萬人,其中:中級工以上合格率達91%,人數為8萬餘人,高級工合格率達29%,人數為2.7萬人。
城市下崗轉崗職工就業與再就業培訓計劃。各市(地)企業職工教育機構現已培訓在崗職工近68萬人次,培訓下崗再就業職工15萬人次;依托職業院校培訓企業在崗職工校均近300人次,下崗再就業職工近100人次,全省共計培訓企業在崗職工近12萬人次、下崗再就業職工3萬多人次;以18個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為重點開展職工培訓,全省社區教育機構培訓在崗職工和再就業職工近2萬人次。全省勞動部門相關機構培訓企業在崗職工23萬人次,培訓下崗職工超過28萬人。
興農富民服務計劃。確定了57所市、縣職業學校為首批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基地,每個基地平均培訓5期以上;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培訓農民近300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達45萬人次。齊齊哈爾市各類職業學校充分發揮作用,培訓37萬人次。省農委系統培訓農民工50多萬人次。
村村大學生計劃。完成了首批培養計劃新生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共錄取新生2157人;選派計劃進展順利,與省委組織部共同從高校選派了1000名畢業生,已到村裡任職。首批『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情況進展良好,受到教育部領導的高度關注,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
為落實 『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動員各高校深入村屯了解農村第一線人纔需求現狀;制定特殊的招生辦法和教學組織、管理及學歷認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組織編寫專用教材;選拔優秀教師任教。目前『村村大學生』成為高校中學習最刻苦各方面表現最好的部分。二期計劃定於12月底招生,計劃招生45個專業,共2940人, 均為農村急需的專業。
緊缺本科層次人纔培養計劃。調整專業設置,新增本科專業94個,其中直接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的專業38個,相關專業15個,合計佔到今年新申辦專業的56.4%;啟動了10大校企合作人纔培養培訓基地的14個培訓中心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大慶石油學院、哈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5所學校的校企合作人纔培養中心建設工作。
哈爾濱理工大學與哈爾濱電站集團等國有大企業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按企業需求以 『產學研+定向』模式進行訂單式培養;大慶石油學院與東北三大油田合作,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計劃,培養企業急需的石油工程等方面學生;黑龍江科技學院為切實解決國有重點煤礦人纔嚴重短缺問題,按省政府要求每年為煤炭行業『對口單招、定向培養』400餘名科技人纔,同時承擔大量安全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高層次創新人纔和高級經營管理人纔培養培訓計劃。
為落實全省項目年的部署和省長指示,與組織部、商務廳共同組織,哈工大和哈商大舉辦了全省招商引資與項目管理領導乾部培訓班,共培訓黨政領導乾部631人,主要講授招商引資和項目管理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中一些市(地)還與跨國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針對高級經營管理人纔急需,在哈工大舉辦了高級經營管理研究生班;全面啟動了『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創新基地』的建設工作,6所高校在一些重點企業設立研究生工作站,以 『訂單式』 培養為主圍繞企業需求培養人纔,瞄准前沿技術領域培養人纔。
大慶石油學院的油田勘探開發、油田建設設計、采油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哈爾濱理工大學的哈航集團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東輕集團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哈電站集團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齊齊哈爾一二機床廠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東北農業大學的完達山乳業集團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哈藥集團(中藥)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10個示范基地已全部設立,2005年進基地學習的研究生將達到200人。
高級研發人員培養培訓計劃。建立產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省經委圍繞六大基地建設,共同組織高校建立六個校企專業合作委員會:由東北農業大學牽頭建立了食品工業校企合作委員會、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牽頭建立了醫藥工業校企合作委員會、由東北林業大學牽頭建立了森林工業校企合作委員會。正在籌備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建立裝備制造業校企合作委員會、由大慶石油學院牽頭建立石化工業校企合作委員會、由黑龍江科技學院牽頭建立能源工業校企合作委員會。依據校企合作委員會,高校與企業進行了對接。依托大項目建設,高校共培訓研發人員500人。搭建高層次人纔供需平臺,與哈爾濱市政府聯合主辦了 『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的高層次人纔項目推介會』,推進了哈爾濱市企事業單位的高層次人纔需求與高校培養計劃對接、高校導師和研究生與企業對接科研項目。
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對已建設的30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進行驗收和部分整合;掛牌重點實驗室13個,實施建設的21個;東北農業大學教育部乳品科學重點實驗室、哈爾濱醫科大學省部共建國家生物醫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東北林業大學省部共建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已通過教育部專家組論證並開始實施;經過積極醞釀和籌備,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主正在籌建大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並已多次向教育部匯報,有望成為教育部科技創新平臺。
上述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是針對全省大豆產業發展、農牧業主輔換位和北藥開發需求的農大乳品、大豆研究和醫大的生物醫藥工程。
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研發中心計劃。制定了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暫行管理辦法,首批有12所省屬高校申報了29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組織專家到有關高校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對6個優秀研發中心給予重點支持,2005年擬把8個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研發中心作為校企共建研發中心進行重點建設。
哈工大帶頭作用突出,已與哈軸集團、哈電站集團、哈飛集團、東安集團、阿繼集團、東輕集團六家企業達成了長期進行技術合作的協議,合作完成高速軸承與減振一體化技術、全陶瓷軸承技術等可轉讓成果24項。
重大項目支持計劃。制訂《黑龍江省教育廳振興老工業基地重大科技項目管理辦法》,針對我省重點發展的領域和產業需求,對原始性創新和高技術研發的重大項目給予以一定的經費資助。15所高校申報37項重大科技項目,今年對6個優秀項目重點支持。黑龍江大學成功開發系列新品種農藥,其中苯?草胺中試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計劃。制訂《黑龍江省教育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選擇科技含量高、成熟性好,具有很好發展前景和較大經濟效益的應用技術予以資助,進行產業化,首批項目啟動已有12所高校擇優推薦15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確定4個優秀項目給予優先支持。
八一農大推廣低濕地糧豆機械化壟作生產優質高效配套技術,效益較佳;推廣寒地奶牛規范化飼養技術,20多萬頭奶牛產奶量由4.3噸/頭提高到5.1噸/頭,高產群產奶量達到了7.7噸/頭。
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技產業發展計劃。與省科技廳聯合召開大學科技園工作會議,制定大學科技園發展規劃、加強大學科技園發展的意見等。推進石油學院大慶石油與化工大學科技園建設並准備2005年申報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加強東北農業大學畜牧園區、黑龍江大學軟件園等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
大慶石油學院大學科技園,已建設基地1萬平方米,以石油勘探、石油開發、石油化工、復合材料為特色,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為研究生、本科生創新實習服務。
資源型城市(地區)轉型科技服務計劃。制定實施工作方案,成立工作組織機構,指定7所高校牽頭,30所高校參與,進行前期銜接和調研工作;舉行了高校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服務計劃啟動儀式,邀請七個市(地)主管科技工作的領導介紹本地老工業基地振興、科技發展和經濟轉型部署,以及對高校的科技和人纔需要,共同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目前,各高校已行動起來,與各市(地)積極進行聯系與接觸,發出了『關於征集企業項目需求與技術難題的函』,組織高校教師針對企業的需求進行對接和服務。組織高校篩選300個轉化前景好的成果項目編印成冊、制成光碟,免費發送全省市縣和企業,以促進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