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七臺河大搞主輔換位 退耕還草牧牛羊
2005-01-19 09:31:1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9日電 近幾年,七臺河市大搞發展畜牧業的『主輔換位』,畜牧業發展強勁。然而,礦區自然條件造就的耕草矛盾,成為這裡尋求新的增長點的『瓶頸』。

    五年後,三分之一牲畜沒草吃

    記者近日從七臺河市主輔換位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2004年,七臺河市黃牛及肉牛存欄14.84萬頭,同比增29.1%;生豬存欄28.32萬頭,同比增18.8%;山綿羊存欄21.26萬只,同比增36.7%。

    畜牧業迅猛發展的形勢喜人,然而,全市可利用草原面積僅有7.9萬畝,僅佔全市耕地的0.85%,僅佔全市總面積的0.0085%。現全市有牛(把羊折成牛)19.1萬個黃牛單位,天然草原每頭牛佔有275.9平方米,每頭牛佔有天然牧草230公斤,僅能滿足2.7%。眼下,秸稈的利用率已超過60%,根據規劃的發展速度要求,到2010年,秸稈資源缺口37% 40%,即將有1/3以上的動物沒草秸可吃。

    明白一個理兒,算活兩筆賬

    2004年,七臺河市畜牧局把『牧草種植示范與技術推廣』列為草原飼料站的突破性工作,示范種草5000畝,培育示范大戶20戶,以此引導農民和牧業戶退耕種草的積極性。同時,市畜牧局結合實際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到鐵山、中心河等鄉鎮講授種植牧草養殖畜禽技術知識。同時登門服務,為大戶論證種草養畜項目,請鄉鎮政府配合,召開村乾部會議,幫助研究種草養畜養禽計劃。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農戶和牧業戶明白了一個理兒,算活了兩筆賬。這個理兒就是按畜牧業的發展速度要求,到2010年應退耕還草40 45萬畝,纔可以滿足40萬個黃牛單位草食動物的需求。這兩筆賬是種糧和種草的經濟效益的比較:以高坡地為例,種大豆畝產可達150公斤左右,除去投入的種子、化肥等費用,實際純收入僅87元。種草以青貯玉米為例,在中等水肥的條件下,畝產籽實可達600 700公斤,產秸稈4000公斤,純收入約600元。另一筆賬是夏季種草,冬季養牛羊,使冬閑變冬忙,一頭成牛一年只需1畝地的青貯玉米足夠,一頭成牛近5年來市場價均在2800元到3200元之間,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打破瓶頸,圓綠色經濟夢

    政策宣傳到位了,經濟賬算明白了,農戶和牧業戶的種草積極性也上來了。2002年全市種草示范田僅93畝(馬場、北興農場未計其中),2003年突破了3000畝,2004年完成5.6萬畝。

    鐵山鄉五星奶牛小區有三戶種青貯玉米375畝,可滿足200頭成牛飼用,如飼喂奶牛,飼用青貯飼料和單純依靠原料補充料比較,可增鮮奶一噸多。宏偉鎮英山村2004年種120畝青貯玉米,36畝紫花苜蓿草,可以滿足近400頭肉牛飼料需求,每頭牛還可節省精料補充料180公斤。吉興河鄉政府在政府院內種了牧草示范田,影響大而且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畜牧業發展的強大拉動力,群眾中迸發出來的向心力,政府對畜牧業前聯產業發展的扶持力,三力合一構成了強大的合力,綠色生產力的崛起再也不是夢。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