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消息:隨著我國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許多農民面對糧價出現的規律性波動手足無措。黑龍江省的部分農民開始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規避價格風險,謀求穩步增收。
在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受2003年大豆市場出現罕見高價位的影響,這個省的大豆種植面積去年突破了5100萬畝,佔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的40%。去年秋收後,農民仍然期待著大豆價格能『牛市』不減,於是待價而售,但等來的卻是價格一路回落。
據了解,黑龍江大豆去年9月底開秤時收購價格是每公斤2.6元至2.7元,但在之後的半個月內就降至每公斤2.4元左右,與農民心裡期望的價位產生了較大反差。在許多想依靠種大豆增收的農民為現貨市場價格低而犯愁的時候,一部分利用期貨市場事先鎖定利潤的農民和種田大戶卻獲得了比較穩定的收益。
依蘭縣三道崗鎮的500戶農民今年與黑龍江省內一家投資公司以每公斤2.8元的價格簽下了2000噸大豆的訂單。隨後,投資公司在期貨市場上做了套期保值,保證了訂單農戶的收益。『間接』參與了期貨交易的農民戰善東高興地說:『我家簽了20噸大豆的訂單,現在與現貨價格一比,我多收入了三四千元!』
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墾分局勤得力農場的種糧大戶付傳義去年直接參與期貨也嘗到了甜頭。春播時,他聯合了幾家種豆大戶,對秋天的大豆產量作了預測,並在期貨市場上以每公斤3元和3.4元的價格作了450噸大豆的套期保值。秋後與現貨價格一比,他們共獲利30多萬元。
套期保值是指現貨商利用期貨市場買賣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來抵消現貨市場中價格反向運動的過程,使交易者的經濟收益穩定在一定的水平。套期保值在防止價格反向運動可能帶來的損失的同時,也失去了因價格正向運動帶來意外收益的可能性。但對於持有現貨的農民來說,獲取這種潛在的意外收益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大連商品交易所鄭春風博士說,期貨相當於給農民提供了一張『保護網』。在美國,少數規模較大的農場主直接參與期貨交易,大部分中小農業生產者則通過各種銷售合作社來參與期貨獲得穩定的利潤,而不是去直接搏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