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左己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繼續增收
栗戰書主持 龍新南申立國等出席
東北網1月19日電(張桂英 徐大勇 記者杜麗華)省委、省政府今天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傳達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04年農業和農村工作,分析形勢,交流經驗,研究部署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在會上強調,我省農業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攻堅階段,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繼續增收,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加注重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更加注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會議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栗戰書主持,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龍新南參加會議。副省長申立國在會上傳達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大慶市、牡丹江市、省農墾總局、雙城市、望奎縣、遜克縣、五常市、綏棱縣、齊齊哈爾梅裡斯區、青岡縣先後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張左己指出, 2004年,全省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落實中央惠農富民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是我省農業進入新階段以來結構調整步伐最快,農村改革力度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農業和農村形勢最好的一年。全省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基層乾群關系日趨融洽;糧食產量、畜牧產品總量、轉移農村勞動力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創四個歷史新高』;農村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村公路建設、農村低保和扶貧等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社會穩定。但是,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並沒有明顯提高,農民增收基礎並不穩固,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農業投入增長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制約農村發展的體制性因素依然存在。同時也應看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條件,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民發展生產的熱情持續增溫,投入能力和科技素質進一步增強,我省農業工作思路清晰,發展方向明確。
張左己要求,要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要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今後發展糧食生產,重點要放在適應市場、優化結構、增加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上,走內涵挖潛的路子。要優化糧食品種、品質結構,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積極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飼草飼料作物。二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今年要繼續加大四個方面的工作力度,即繼續實施『主輔換位』戰略,大力發展畜牧產業;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發揮地緣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三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標准化建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要深入實施良種化工程,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穩步推進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大力推進標准化建設。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要堅持不懈地抓好以中低產田改造,建設高標准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農機化、土壤肥力、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建設。五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堅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六是堅持城鄉統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圍繞優勢產業,推進工業立縣,把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主體,努力推動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要實施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均衡發展。要繼續搞好縣級財源建設,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搞好扶貧開發工作。七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今年全省要重點推進五項改革,即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實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創新農村經營組織。
張左己強調,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農村群眾的迫切願望。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的方針,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推進農村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一要積極發展農村教育,解決就學難問題。二要大力發展農村醫療事業,解決就醫看病難問題。三要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建設,解決行路難問題。四要搞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建設,解決吃水難問題。五要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六要積極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在目前農村公共財政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推進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應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市場運作、農民動手相結合的運行機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投入,運用市場機制,建立多元投入體系,完善農村『一事一議』制度,動員和組織農民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生活。
張左己指出,要加強領導,加大扶持,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保證。要落實政策,增加農業投入。省裡要在原有支農項目資金不減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各市、縣也要整合財力,安排配套資金,切實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用於農業的比重。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農村乾部要主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重點培養和提高三種能力,即帶領農民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能力;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依法辦事的能力;執行國家政策,化解農村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要積極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各地、各部門要有專人接待和處理農民來信來訪,有效疏導和化解矛盾。要轉變工作作風,推進工作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都要針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組織乾部深入基層,深入農戶,加強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願望,發現問題,研究對策。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協調配合,形成抓落實、謀發展的合力,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各市(地)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副書記、副市長(副專員)、農委主任,各縣(市)縣(市)長、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副書記、農委主任,省農墾總局各分局局長,中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