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0日電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大慶石油總醫院的兒科專家,通過對生活在高水氟及正常水氟地區的新生兒行為神經發育情況的分析發現,氟是一種神經發育毒物,孕婦生活環境中的高氟攝入對新生兒行為神經發育可產生不良影響。
據科學時報消息稱,飲水型氟中毒是我國地氟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研究人員以新生兒為對象,以國內外公認的新生兒行為神經檢查方法(NBNA)為效應指檔,來觀察高氟對新生兒行為神經發育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高氟對新生兒行為神經發育將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如在高氟組中,新生兒行為能力中的視聽定向能力發育受到了影響;高氟組新生兒主動肌張力發育受到影響,主動肌張力是運動功能發育的指標,如果腦損傷或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就可出現異常。也有資料表明,氟病區中小學生智力水平下降。研究人員認為,發育中的腦神經細胞對氟毒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氟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並在不同水平對腦神經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導致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分化異常。
由於氟離子的強大電負性,幾乎和所有陽離子發生作用,加上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非常復雜,因此,高氟對胎兒神經發育毒性的機理尚未被闡明。
研究人員強調,地氟病地區應進一步加強降氟改水和改水後的水質監測以及改水設施的管理使用,注意環境的改善及保護,使廣大氟病區群眾盡早擺脫高氟的危害。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