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消息:一個9歲的小男孩走進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滿臉的淤血把醫護人員嚇了一跳。孩子媽媽哭著向醫生求救:『這孩子整天在課堂上做下流動作,老師怕再這樣下去影響別的同學,就讓我們家長領回來好好教育。可連說帶打都沒用,這不,又讓他爸狠狠揍了一頓。』
門診副主任於泓經過了解纔知道,導致這個孩子反復做出不雅舉動的是局部炎癥,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她痛心地說:『老師和家長缺乏最起碼的性健康教育知識,認為孩子學壞了只有『「來硬的」』纔能改正,結果男孩舊病沒好,又得了懮郁癥,身心受到極大傷害。』
2005年1月17日至21日,臺灣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晏涵文教授、臺灣東吳大學林蕙瑛教授及臺灣師范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高松景博士,應黑龍江省教育廳及哈爾濱醫科大學性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之邀,在哈爾濱對黑龍江省200多名學校性教育骨乾教師進行培訓。這些教師結束培訓以後,將回到各自崗位帶動更多的老師做好學校性教育,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晏涵文教授接受采訪時說,性教育既可稱為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也是一種『愛的教育』。對孩子們進行性教育,傳授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價值觀念上多加引導。
性:不該成為學校教育的禁忌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齡有逐年提前的趨勢。衛生保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小學五六年級,已有30%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分別出現遺精、月經初潮等生理現象。而與此同時,學校、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卻相對滯後,由於缺乏適宜的性教育,兒童、青少年因性困惑、性無知導致的青春期焦慮癥和性觀念錯位現象逐年上昇,與此相關的青少年性犯罪等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2003年9月,哈爾濱市開通首部未婚先孕援助熱線,兩個多月就接到諮詢電話2000餘個。據統計,學生佔全部諮詢者的70%以上;在百名懷孕少女中,女學生達到一半以上。從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審理的案件中也可以看出,青少年性犯罪佔犯罪案件總數的8%-10%,呈逐年上昇趨勢。
專門治療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疾病的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自2001年設立以來接診了一萬多名小患者,其中約有十分之一的患兒是由於學校及家長性教育知識不足、方式不當患病的。
國內首部青春期性教育系列教材的編者之一、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副教授彭濤認為,時下,青少年的性問題日趨嚴重,但很多基層教育工作者並沒有性教育意識,對這個敏感問題,多數人選擇的不是逃避,就是輕描淡寫。有一位校長曾公開宣稱,學校沒有做性教育方面的嘗試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教師,『只要有敢講這種課的老師,就開課。』彭濤說,學校的態度不明確,把性教育的『皮球』踢給老師,只能使性教育課『流產』。
『學校的性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孟凡傑說,在性的問題上,如果對青少年不能正面引導,不健康的思想、不科學的傳聞就會影響他們的發展。眼下,社會上一些丑惡現象的泛濫、不健康性信息的傳播,及青少年未婚懷孕、性傳播疾病發生率的提高,還有不可回避的艾滋病問題,都迫使教育工作者重視青少年的性教育。
讓育人者先受教育
經過對授課教師的多次培訓,從2004年3月開始,黑龍江省中小學全面開設性健康教育課。哈爾濱市動力區工農兵小學就是其中之一。
談起這門課,已從事20多年學校教育工作的校長朱秀清說:『孩子們在學校心裡諮詢室經常談到一些與生理衛生有關的問題,而且校園裡男孩子互相掏褲子、對男女同學接觸起哄的現象經常發生,所以我們想到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發育狀況,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進行適時適度的性教育。』
像很多學校一樣,工農兵小學也在性健康教育課開設之初遇到了來自家長的壓力。一些家長說:『性這個東西是順其自然的事,該知道的時候就知道了,沒必要大張旗鼓地在課堂上講出來。萬一孩子本來不懂,讓學校一教反倒感興趣了,想嘗試,怎麼辦?』
朱秀清校長說,在性教育過程中,老師學會把握一個『度』至關重要。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傳授生理知識,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成為互相譏笑的由頭。所以要淡化知識講授,強化保護意識培養,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
正在黑龍江省首期學校性教育骨乾教師培訓班上學習的李春雨老師,最初發現孩子們有了的性意識還是通過一張小紙條。『一天,兩個男生在課堂上傳紙條。我走過去一看,畫的是一個小人,穿著三角短褲,還有兩個小辮子。』
李春雨並沒有批評這兩個學生,而是耐心地給他們講了有關男孩和女孩的差異,以及正確交友的方式。兩個孩子聽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李春雨感慨地說:『對這些似懂非懂的孩子,我也頭疼過。講淺了他們聽不進去,講深了又怕有負面影響。經過幾次培訓,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學生非常接受,曾經強烈反對的家長也都開始歡迎了。』
『主講老師要進行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和態度教育。教師沒有落落大方的態度,娓娓道來的方法,很難取得好的效果,講還不如不講。』臺灣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晏涵文教授說。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副教授彭濤認為,對性教育老師的培養,要采取雙管齊下的方式,既要進行救火式的短期突出培訓,又要進行細水長流式的繼續教育,這樣老師纔能勝任。
多方聯動構建性健康教育安全網絡
良好的性健康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可以促進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專家建議,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相互配合,形成系統的性健康教育網絡。
首先,加強家長自身素質。孩子性別認知和性心理成熟,主要場所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獲取性知識的第一任老師,是性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其素質直接關系到家庭性教育的成敗。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性健康教育講座等形式,幫助家長摒棄傳統性觀念和性意識,變滯後性教育為超前性教育。
其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和規定,為各級學校提供行政支持和協助,並重視對性教育師資的培訓和培養,建立有效的推行機制,使學校性教育得以全面、綜合、立體、積極地一貫制開展。
再次,提高全社會對家庭性健康教育的認識。從國外經驗看,開展性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幼兒時期進行性教育,將會對孩子今後性觀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香港等地的性健康教育都是從幼兒開始的。在美國,性教育不僅從幼兒開始,而且主要是由家庭承擔。而我國的家庭性教育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幼兒、兒童、少年、青年的性健康教育體系。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說,為了下一代茁壯成長,尤其不能忽視家庭在孩子性啟蒙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利用報紙、電臺和電視臺等大眾傳媒,通過開設專欄、座談等形式,加大宣傳,為在家庭中開展性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最後,加強協調,形成系統的性健康教育網絡。理想化性教育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家庭性教育是學校性教育的基礎,學校性教育是家庭性教育的保證,二者要相輔相成。此外,還要加大對大眾傳媒的監督審查,設置完善的審查制度,杜絕不健康的性信息進入文化市場,為家庭性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