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3日電 由《老年日報》主辦的首屆中國十大老年新聞人物評選頒獎活動在冰城哈爾濱落下帷幕,十位老有所為、事跡感人的老人懷著一顆懮國懮民之心,共同向全國1.3億老年人發出倡議: 不做社會負擔,努力發揮餘熱,為民族復興盡一份責任。
本次十大老年新聞人物評選頒獎活動是由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老年平面媒體《老年日報》發起的,這也是國內首次針對1。3億老年人評選的新聞人物,此活動共歷時兩個多月,在全國各大媒體報道的萬餘名傑出老年人物中,由專家精心評選出十位事跡典型突出,能夠代表當今老年群體精神風貌的優秀老人。他們是:不畏權貴,撕開西安體彩黑幕的欒文棠;被譽為安徽青少年『終身學習』典范的蕭立功;滿身軍功章卻甘當修鞋匠,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老英雄張立春;中國勞工對日索賠首次勝訴代表邵義誠;堅持八年打假維權的閻志聖;以77歲高齡獲得碩士文憑的劉家興;十五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尹志雲;籌資四百餘萬,幫助七百多個失學孩子的曾德梅;自拍百餘部專題片,留住歷史真實畫面的張惠林;還有3年義務鏟除9萬張城市『牛皮癬』的魏木金。十位老人來自九個省市自治區,最小的70歲,最大的已經82歲。
十位老人深感民族正處千載難逢的振興時期,卻又進入了老齡社會,作為老人不應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應努力發揮餘熱,為國家分懮,因此他們向全國老年人發出了倡議。倡議書說,老年人如盡己所能,為社會分擔一些擔子,佔全國人口1/10的老年人就是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忽視的的力量。 他們倡議全國的老年人應該成為優秀民族傳統和革命傳統的維護者和傳遞者,在宣傳的同時更應身體力行,給下一代做個好榜樣。應該做一個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老人,關注社會問題發揮老一代的作用。努力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術,活到老學到老做個與時俱進的老人。倡議書說,全國老年朋友們,我們奮斗一輩子的目的就是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復興,這個日子離我們已經不遠了。我們雖然已老,但我們的餘熱仍然可以聚集起巨大的能量,讓我們都來為社會出一點力,盡一份責任,盡可能減少一點負擔,多做一點貢獻。老年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倡議書
努力為社會盡一份老年人的責任
全國老年朋友們:
我們榮幸地當選為《老年日報》發起的"首屆中國十大老年新聞人物",並於1月16日參加了隆重盛大的頒獎典禮。作為中國第一個面向老年人評選的新聞人物,我們感到光榮的同時,更感到了責任,我們十位來自全國九個省市的老年人相聚幾天,在深入的交流過程中得到一個共識,那就是在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並處在歷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的偉大時刻,全國1.3億老年人不應只做一個享受者,還應該並能夠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盡一些力所能及的責任,如果佔全國人口1/10的老年人都能多少為社會做點貢獻,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會加快我們民族復興的步伐。因此我們向全國的老年人發出倡議:
一、傳遞優秀傳統是老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時也應看到民族的優秀傳統也在不同程度的遭受著損害,黨和國家早就注意到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提出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要求。作為老年人應該成為優秀民族傳統和革命傳統的維護者和傳遞者,我們要向子女、身邊的人,條件允許要向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經常地進行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教育,在宣傳的同時更應身體力行,給下一代做個好榜樣。
二、關注社會問題發揮老一代的作用
作為老人體力精力不如從前,走下工作崗位也沒有了具體的責任,但是,作為有著豐富人生經歷的老人,都很關心國際國內大事。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老人,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議論發牢騷上,更不應該認為自己已老管不了那麼多了,我們可以用老人的方式,參與到我們能夠發揮作用的方面中去。像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貧困學生就學問題,反腐敗問題等等,我們哪怕只能做一點點工作,全國老人集中起來就是很大的作用,就會對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起到促進作用。許多老人已經投入到了這些方面的工作中來,並已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老人同樣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三、活到老學到老做個與時俱進的老人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老年人常常會感到眼花繚亂,但是我們不應只甘心做一個看客,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術,盡量縮短與時代的距離。作為新時代的老人,我們要更新觀念,提高素養,與時俱進,在新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應該做一個知識型、不落伍的老人。
全國老年朋友們,我們奮斗一輩子的目的就是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復興,這個日子離我們已經不遠了,我們雖然已經老了,但我們還是應該努力盡最後的責任,讓老齡社會不成為負擔,而是實現我們畢生目標的一個動力。老年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欒文堂 蕭立功 張立春 邵義誠 閻志聖 劉家興 尹志雲 曾德梅 張惠林 魏木金
200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