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日電 特寫:『上訪大戶』為什麼變成了『感謝之人』——『真抓就有希望!』
2月1日,陰歷二十三。清晨,『小年』細碎的雪兒再次裝扮著冰城哈爾濱的俏麗。
『對不對呀,可別弄錯了。』『錯不了,你看你看,63萬6(元),這不寫得明明白白嘛。』楊宏和妻子的這段對話裡,流露著滿意和喜悅。此前,一秒鍾前,他還不敢相信這是真事兒。
儲蓄所裡排滿了兌付的上訪戶
究竟怎麼回事呀?這建國路上,道裡區人民法院緊挨著的哈爾濱市商業銀行的一家小儲蓄所門前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常。記者聽說哈爾濱市道裡區鄉政小區被拆遷上訪4年半的問題,598萬元的動遷款今天終於可以支付了,也好信兒前來看個究竟。
『這小年給我們兌付這個錢,倒有點像給我們這些上訪戶發放紅包。』楊宏他們以前找過記者反映過這個事,那時他們的一肚子的氣,一臉的憤怒。現在,記者看到這些上訪大戶的臉上都掛著喜氣兒,有的是倆口子結伴來的,有的是一家老少都來的,有的還喊上了親戚朋友助威的。此刻他們的心情呀,甭提有多高興了,真是喜氣洋洋。這不光是要領回屬於自己的那份錢,主要因為贏了官司,中國人不就講究人活一口氣嘛。楊宏拉住記者的手就是不放,『求你一件事兒,你們能不能寫篇文章,好好表揚一下我們的劉星明。』楊宏又掏出那張存折給記者看,『這件事能有頭,還得說是市委王穎(副)書記指示人家聯席會真抓實乾,不是劉星明接手辦案,這錢就沒指望了。』
這些昔日上訪大戶今天都集合到這儲蓄所領取4年多前的房屋款,這裡的故事兒真得用筐挑。原來,2000年6月4日,哈爾濱市東來房地產開發公司拆遷了道裡區鄉政街一片住房,在拆遷地建造了遠東大市場搞零售經營。2001年初,大市場開張了,可被動遷的24戶原有的商家卻被置之於外,即不按事先的約定安排門市房,也不按違約合同兌付違約金,而這些過去靠開小飯店、小商店和小修理部維持生計的個體經營戶,沒有門市房就等於失了業,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這4年半的時間,他們從區裡找到市裡,由市裡告到省上,再由省城上訪到北京。他們甚至圍堵省委主要領導的住宅,以期造勢擴大影響。漫漫上訪路,著急又生氣,誰願意打這個官司,可是又沒有辦法。區裡、市裡到省裡的領導都有批示,都認為這24戶動遷戶訴訟有理、告得合法,就連建設部長汪光濤也支持他們的訴訟請求,兩次將黑龍江省建設廳和哈爾濱市相關領導召到北京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做出限期解決的最後裁定。
就憑建設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態度,照理可以順理成章地解決問題了,可是所有具體辦案單位都在資金問題上一籌莫展。開發商一開始就做下了扣兒:東來開發公司的董事長徐東來在遠東大市場還沒建成時,就向銀行貸款舉債1個多億,現已無力償還動遷戶的動遷款,更沒錢對他們進行違約賠償。被抓到拘留所的徐東來有吃有喝也有女人,跟在外邊差不太多,怕什麼,你急他纔不急呢。養得白白胖胖的徐東來公然聲稱,『你押我可以,可我沒錢又能拿我怎麼辦?』哈爾濱市做出決定,從市財政拿出567萬元解決上訪戶的燃眉之急。
事情果真如此嗎?11月28日,哈爾濱市處理信訪突發問題及群體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席會)的接過案件後,市委副書記王穎批示:『請聯(席會)辦把這件事做到底,啃下這塊硬骨頭。』按照市委領導的批示要求,聯席會對開發商的實際財產進行深入的調查摸底,最後終於把徐東來的家底搞得個水落石出。按照徐東來的話說就是,『這個聯席會真歷害,碰上他們算倒了八輩子的霉了。』聯席會把徐東來隱藏在開發區的二處辦公樓查清,依法進行了拍賣,一次性獲得583萬元,但用於動遷戶的住房款還有不少缺口;聯席會接著組織遠東大市場的招租,並用招租款補上缺口。這樣纔有了今天的這個兌付現場。
『你讓我說,我就是一個問題,一個感慨。』汪光傑只拿到了99993元錢,卻是這4年多帶頭上訪的頭兒,他在道裡區法院的門口,跟記者說這話時,淚眼裡充滿了說不清的復雜感情,『自古以來就是欠債還錢,明擺著的事卻是拖了4年半。為什麼到了聯席會手上不到2個月就解決了?』汪光傑捋了捋已是花白的頭發兒,『這裡說明一個問題,這就是真抓,真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已是滿頭白發的盛世林在認真填寫自己的兌付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