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電 面對全國冰雪產業百舸爭流的新局面,審視自身優劣。哈爾濱冰雪節如何再次超越自我,與他人同臺競技?曾經令我們榮耀加身且已成為城市名片的哈爾濱冰雪節,路在何方?
求新,國際化是競爭上策
中國十大著名策劃人之一的陳放對記者說,哈爾濱冰雪節需要第三次創業和重新調整定位。他認為,哈爾濱冰雪節在經歷了冰燈游園會時代的第一階段和規模放大的冰雪大世界的第二階段後,如今已進入需要全面創新和提昇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應當是冰雪走出兆麟公園、走出冰雪大世界,瞄准國際化的新時期。
陳放說,旅游經濟必須吸引物,僅有冰雪自然資源這個硬件是不行的,必須同時提昇軟件,為冰雪節的軟件導入新的內涵。他建議,可以把思路放開,制造或者說創造國際比賽,並對哈爾濱冰雪節已有的國際性經貿、文化、藝術活動提檔昇級。總之,國際化是哈爾濱冰雪節競爭的上策。
求精,優勢的根基在文化
看待冰雪節成功與否的標准,應當告別規模大小、用冰量多寡和華麗程度。身為國內十餘個城市冰雪節的總策劃、哈爾濱市旅游發展研究所課題部主任邱時遇認為,在沈陽等城市忙於做中國最大的雪雕時,哈爾濱冰雪節可以精品化的競爭路線取勝,以我之『精』對別人的『大』。邱時遇說,不僅冰雪景觀需要精品化,冰雪節的活動內容也需『求精』,增加文化氣息。
求樂,參與性是現實選擇
北京『今日在線』策劃人張錦力認為,哈爾濱冰雪節可以『你有我優』,以人本化的特色戰勝對手。因天冷很少有游客能夠賞完整個園子的冰雪景觀,將門票有效期延至兩天如何?邱時遇說,這些細節可能關乎哈爾濱冰雪節的成敗。
在體驗經濟時代,無論瑞士3000人打雪仗的熱烈場面,還是冰雪小城芬蘭凱米裡學習如何操控雪上電單車和冰上滑浪風帆的項目,這些互動性的活動都使游客們流連忘返。怎樣使遠方的客人留下來並再來?怎樣提高本地市民對冰雪的興趣?邱時遇認為,突出娛樂性、參與性、互動性,是哈爾濱應對競爭的現實選擇。
求全,冰雪應起融合作用
市經研中心工業室主任劉濱偉則提出,傳統產業做得再大還是傳統產業。哈爾濱的冰雪應該起到一種融合作用,要積極向其他產業擴張,讓一些產品、一些市場打出『冰雪牌』。
專家們還建議,解決管理機制的多軌之『亂』,提昇冰雪的文化品位,延長冰雪體育線、冰雪經貿線,用現代城市營銷手段和品牌營銷手段送出『冰雪名片』,必將是變革後的哈爾濱冰雪節的競技優勢所在。
40載磨礪,40載飛越。在爛漫山花中競秀之後,我們堅信,哈爾濱的冰雪依然會笑傲群芳,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