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4日電 生源是民辦學校的生死線,因為辦學規模主要看其在校生的數量。『好學苗』同樣是公辦中學間爭搶的對象。因此,『搶』學生成了民辦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擺上了公辦高中的議題。但是,與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哈爾濱市的中小學校從年初開始便暗中燃起了招生大戰。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學校在元旦和春節期間都舉行了聯誼會,而有些聯誼會是到酒店開的,聘請的人員不僅有本校的教職員工,還有相關中小學的校長,學校稱這是一種重要的公關手段。東道主會對請來的校長們做各種學校的情況介紹,還會做一些暗示,例如能提供多少好的生源,將如何如何等。
近日,記者在一所民辦學校制作的宣傳單上看到,學校列舉了自身的優勢,包括學校的軟硬件建設情況、學校師資配備情況、學校歷年來獲獎的情況等等。為了突出在教育教學上取得的成績,學校還把幾年來從這所學校出來的所謂成功人士的事跡拿出來展示。負責分發宣傳單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為了爭取省內其他市縣的生源,他們還派幾個小組的人員分別到各地市的火車站及行人中去做宣傳。當然,學校向成績好的貧困學生亮出優惠政策,如多少分數以上可以免學費、雜費,甚至住宿費等,以及每學期達到什麼樣的成績可以拿學校的獎學金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據悉,有些學校還要將家長請到學校參觀,多方位地展示學校的特色,讓家長多提意見來爭取家長的青睞。
據了解,為了達到目的,個別學校的宣傳內容存在誇張的成分,甚至出現了很多蹊蹺的廣告。比如同一份報紙上,竟然出現同樣都是諸如高考昇學率居同類學校之首、在同類學校中成績最好、昇學率在同類學校中最高的廣告。
對此,教育部門有關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辦學者十分不容易,目前社會上許多人還是以昇學率的高低論英雄,而好的生源是高昇學率的保證。因此,他們不得不為招攬好的生源而大動腦筋。另一方面,需提醒的是,高素質、高分數的學生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應該是『搶奪』出來的。搶奪優質生源,是片面追求『高昇學率』、『高考狀元』、『單科第一』等指標的延伸。要平息這場『戰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樹立科學的教育考核評價觀。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教師認為,通過這件事,有關部門應把關注的目光轉向那些薄弱學校,以平衡教育資源,多一點『雪中送炭』。如此,纔能為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戰』澆上一瓢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