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5日電近日,五常市被評為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是我省去年惟一獲此殊榮的縣。去年,五常糧豆薯總產量15.815億公斤,比前年增長23.5%,糧食商品量11億公斤,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899元,其中水稻增收1558元,創歷史新高。
五常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水稻五強縣之一,共有耕地360萬畝,其中水田156萬畝。前年他們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五常大米被評為全國名牌農產品。2004年,這個縣糧豆薯作物播種面積341萬畝,比上年增長18%。
五常糧食生產的標准化,充分體現節本、優質、高效和精量的原則。去年他們水旱田全部應用優質高效新品種,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認真實施了『沃土工程』,廣泛施用農家肥、有機肥、復合肥,並針對不同地塊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他們堅持搶?整地,松、翻、旋,起壟和鎮壓連續作業,防止跑?失?。他們嚴把質量播種關,制訂了《五常市農業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和《五常市優質水稻生產栽培模式圖》。
科技體系服務是五常糧食生產的有力保障。他們健全了市、鄉、村、屯四級農業技術推廣網絡,配備專業技術人員800多人,中高級技術人員50多人。這個縣還實施了『四個一』工程,即每個農民有一張培訓卡;每一戶農民都有一張『明白紙』,根據不同地域自然條件和生產實際,將優質高產高效栽培過程和四季農業生產注意事項打印在紙上;每個農戶都有一本技術手冊和一張光盤;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昇操作規程打印成冊和刻制光盤,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
他們還建立了24個專業品種糧食科技示范園區;並在重點村屯培養了標准化糧食生產示范戶。全市建立50萬畝示范區,10萬畝展示區,1000畝試驗區。通過園區帶動,輻射推廣綠色食品面積100萬畝,節約生產資金6000萬元。園區水稻平均產量628公斤,增加經濟效益近億元。
目前,五常市已外調糧食8億多公斤,全市人均純收入可實現41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