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電 1月24日,北京經貿大學學旅游專業的學生李默雯給本刊發來郵件,描述了對哈爾濱美麗冰雪的留戀,第一次來哈爾濱的她就被哈爾濱雪雕的銀裝素裹、冰燈的神奇瑰麗深深地吸引著。一周的哈爾濱冰雪行給她帶來無際的歡樂和美好的回憶,她已經和哈爾濱的冰雪結下了不解之緣。她說:『我父親是哈爾濱人,所以我對哈爾濱有特殊的感情。我想為我的故鄉提個小建議。哈爾濱的冰雪景觀的確美不勝收,但卻缺少些人文關懷和個性,特別是人情味的缺失,讓游人難有歸屬感。』
的確,如今的都市人越來越會享受旅游的快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玩得開心,玩得自在,更多地開始追求旅游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哈爾濱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旅游要發展更應看重旅游服務細節上的人性化,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體現人文關懷,多了人情味的冰雪,定會讓哈爾濱的冰雪更具魅力,賺更多的錢。記者將李同學的一些建議進行了編輯。
人文體現一:
景區廁所人性化
1月21日,李同學和她在哈爾濱的同學一起興致勃勃地來到冰雪大世界。在游玩中看到了用冰砌成的迷宮,頓時幾個同學決定從不同的入口進迷宮,看看誰能最先到迷宮的中心。可是當幾個年輕人你追我趕來到迷宮中央時,卻被眼前的『景致』倒了胃口。迷宮的中心遍地都是糞便和尿跡。幾個年輕人怏怏地走出迷宮,隨後他們在冰長廊裡、雪景後面也見到了尿跡。第二天,他們又去了哈爾濱第二屆會展彩燈游園會玩,看到兩條大魚的魚肚子裡同樣成了人們『方便』之所,真是大煞風景。據李同學介紹,在冰雪大世界中她只看到兩間收費的廁所,而像這樣的移動公廁,在南方的公園裡是免費的,而在彩燈游園會沒找到廁所。
廁所雖小,卻體現著一座城市對游客的人文關懷。冰燈雪雕彩燈的流光異彩,氣宇軒昂,如果『栽』倒在廁所的缺乏和收費上可謂得不償失了。冰天雪地之下,如果游客不是忍受不了,也不會忍心自己受凍去破壞那冰雪的晶瑩。
人文體現二:
讓路標變成導游
李同學和哈爾濱的親戚一起開車到吉華長壽山滑雪。車子一出哈爾濱市區就能看到公路旁的路標上標有到各處滑雪場的公裡數和指示圖標。是這些圖標引領著他們來到吉華長壽山滑雪場的。滑了雪,吃了農家飯菜,下午3點半,他們准備返回哈爾濱,但是卻迷了路,在小村小鎮裡繞了好幾圈,都覺得不是來時的路,路旁的路標也沒了蹤影。大約開出兩公裡的時候,纔見到行人,問了路,纔知道走反了。回轉車頭,又問了好幾個行人,纔找到回哈爾濱的高速路口。結果返回哈爾濱市區已是萬家燈火,比預期晚了1個多小時。一家人都抱怨,旅游區為什麼只標了引旅客進景區的圖標,卻不設帶旅客回城的圖標。
記者在市旅游局規劃處了解到,我市現有大小雪場35家,而達到S等級雪場的只有10家左右,一些雪場的硬件設施還沒有達到國家的標准。也許就是一個路標,也許僅僅是一些人性化的小細節,就可以影響到游客對這座城市的認識,牽絆住游人的腳步。據了解,南方一些旅游城區甚至將『小心,雨天路滑』這種具有人情味的路牌在下雨天時立在公路兩旁,讓游人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人文關懷。
人文體現三:
景區細節顯人情
李同學的哈爾濱一行,讓她記憶深刻的不僅有哈爾濱的冰雪,還有各冰雪景點內外的小商販。她說,在兆麟公園門口、雪博會門口、冰雪大世界門口到處都是商販在叫賣手套、帽子、糖葫蘆,甚至還有倒票的。還有的商販熱情地拿著帽子來敲車窗兜售。可笑的是,有的景點商販比游客多。更有甚者,拿著相機,一看見游客就衝上去問照不照相,窮追不捨,把游客嚇得直跑。強買強賣影響哈爾濱的旅游形象,過分『熱情』反而無人情。事實上,應將這些商販集中在一處統一管理,設一些『便利店』,開設出售防寒用品、膠卷電池、出租相機等服務,游人有需要自會前往。
另外,不論是信步在哈爾濱的大街上,還是游覽在冰雪大世界裡,城市的異域文化和冰雪奇景都讓人流連忘返。但是這些美景卻被廣告條幅、廣告牌、廣告冰景擋住了視線。許多同行的游人都反映,在電視上看的冰燈都那麼漂亮,可是身臨其境之後,卻發現許多冰景上都展示著企業的廣告。本想在精美別致的冰景雪景前留個影,但是冰景上的企業廣告卻削弱了冰雪本身的魅力,讓人掃興。廣告的設立必不可少,但是不應讓廣告遮住冰雪景觀,更不能讓它破壞景觀的藝術性。用廣告牌將冰雪景觀圍在其中,不留任何間隙,未免商業味太濃,不盡人情。如果能讓游客透過廣告牌看到公園內的美景,更能增加游客和市民的好奇心,增強景觀的神秘感。李同學提醒:別讓商業廣告抹去哈爾濱人的熱情。
人文體現四:
冰雪應有個性和人情
李同學去過國內外的許多景區,深有感觸地說,文化蘊味和個性化纔是各地旅游產業的根本。哈爾濱美麗冰雪的背後,缺少一種哈爾濱特有的文化氣質和內涵。她在網上得知哈爾濱具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具有自己獨特的建築特色和飲食文化特色。然而,在冰雪的世界裡,哈爾濱的這些特有魅力和品位卻少有體現,令人遺憾,也令人惋惜。外來的游客在哈爾濱停留的時間有限,只能通過景點來認識哈爾濱。但是她很難從哈爾濱的冰雪中讀出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品到她的地方特色。比如說,哈爾濱的巴洛克建築、啤酒文化、老秋林紅腸、大列巴、老摩電等特有的文化,在哈爾濱的冰雪景點中就少有體現。她建議能不能考慮將老摩電車搬到冰雪景觀中作為一景,將哈爾濱啤酒、秋林紅腸、大列巴引入景區,讓游人邊休息邊品味哈爾濱的本土文化。
就這位大學生的幾點建議,記者采訪了哈爾濱社科院的旅游專家。據專家介紹,近幾年,長春冰雪節、沈陽冰雪節、北京延慶冰雪節、內蒙古阿爾山冰雪節、新疆阿勒泰冰雪節、四川玉龍雪山冰雪節紛紛出世。如果哈爾濱不能向國內外游人展示獨有的地域文化,做足與之相關的硬件、軟件,將與其他城市的冰雪節難分伯仲。去年春節,我市接待游客453萬人次,冰雪創下43億元的效益,掀起了全國的冰雪熱。而長春和沈陽的冰雪節接待人數超過300萬人次,也創下近30億元的效益。其他城市的冰雪節,由於交通便捷、消費能力強,在冰雪經營上已後發制人。哈爾濱經營幾十年達到的市場份額,其他城市只用了三五年就趕上了。已經走向市場的冰雪,如何做大、做精、做細、做出彩、做出味、做出個性、做出人情味,是哈爾濱應該冷靜思考的問題。對於游客而言,吸引他們的不只是旅游地的形,更是旅游地的情和神,是冰雪之外的文化和人情味。所以要精心打造旅游服務細節,盡可能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地游客提供方便,讓游客在哈爾濱的冰天雪地中感受到暖暖的人情味和充滿民族風情的冰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