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漢子千裡赴蓉尋『大哥』同吃年夜飯
2005-02-08 15:15: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8日電 11年離散後,黑龍江漢子終於找到並無血緣關系的成都『大哥』 同吃年夜飯。

圖片說明:王洪民苦尋多日仍未放棄 攝影 姚遠

    7年和睦:相濡以沫兄弟情

    11年分離:牽腸掛肚難相忘

    7日尋找:再見難識君容顏

    新華網四川頻道援引成都商報報道,一位東北漢子不遠千裡趕到蓉城,希望找到失去聯系11年之久的成都『大哥』。經過7天苦尋,他終於找到了當年知交!

    這位來自黑龍江的漢子決定:今天,大年三十,他要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吃一頓年夜飯。而這個春節,他就在蓉城陪並無血緣關系的成都『大哥』一起過。

  7日尋找:再見難識君容顏

    2005年1月27日,王洪民來到成都,開始了尋找王曉華的歷程。

    他先到建設路找了一天。沿著這條曾經熟悉的街道,來回走了3圈,問了無數的人,卻沒人認識王曉華。接下來的5天,春熙路、文殊院……只要與王曉華有點關聯的地方,他都一一找過,仍一無所獲。

    數日前,抱著最後一線希望,王洪民來到本報求助。記者一行再次來到建設路尋找線索。轉機在建設路派出所出現。聽說王洪民千裡迢迢從黑龍江來成都尋找朋友,民警熱情地接待了他。經電腦查詢發現,成都有兩個叫『王曉華』的人,一男一女。男的年紀倒也差不多,但模樣卻與王洪民記憶中的相去甚遠。『輪廓比較像,但胖多了!』他不敢確定,這是不是自己要尋找的好大哥王曉華。

    電腦顯示,『王曉華』現在的住址是營和巷。尋人隊輾轉找到這裡———一幢7層樓房。王洪民兩只手握成拳頭,猶豫而又滿懷希望地摁響了門鈴。但接連摁了幾次,始終無人應答……烏雲再次壓在心頭。抱著最後的希望,王洪民和記者決定在門衛室外等候。

    下午5時半,一名穿黑色大衣的中年男子走過來,看見坐在門衛室外凳子上的王洪民,一愣。王洪民也是一愣,突然站起身來,一拳『打』在男子肩上。『大哥!』『小王!』兩個人緊緊抱在一起。他果然是王曉華!

  7年和睦:相濡以沫兄弟情

    40歲的王洪民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人,其家距離我國最北端的漠河只有200餘公裡。而王曉華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相隔千裡之遙,兩人能情逾親兄弟,可謂奇跡。

    1987年,王洪民在家鄉辭掉工作,下海做生意,卻被人欺詐,不僅搭進了所有積蓄,還欠下10多萬元的債務。他心灰意冷,終日沈溺於喝酒買醉。家人不忍他就此沈淪,勸他到處走走。王洪民隨意地選擇了到四川旅游,沒想到此行竟然改變了他的一生。

    到成都後的一天,他去建設路買東西。經過沙河電影院時,看見一家電器鋪。因自己也曾做過電器生意,他便走了進去。電器鋪老板是個中等身材、皮膚白皙的小伙子,這便是王曉華。兩個人聊了起來,談經營的苦與樂,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最後,王曉華說,如果王洪民願意,可以在他店裡批發電視。『我們是朋友嘛!』王曉華理由很簡單。王洪民說,當時他的感覺是:『這個朋友,信了!』

    假期很快結束了。臨行前,王曉華為王洪民餞行。觥籌交錯間,兩人推心交談。王洪民談起了自己生意失敗的經歷,忍不住長嘆一口氣。王曉華放下筷子,勸慰說:『人都有失敗的經歷,如果你是男人,就一定要挺起腰,哪怕只挪動一步,也是戰勝自己……』

    王洪民心中的豪氣慢慢被這些話捂熱了,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努力,憑自己的本事,東山再起!回家後,他果然慢慢走出了生意失敗的陰影,開始新的創業。

    11年分離:牽腸掛肚難相忘

    此後多年,兩人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一直保持著書信和電話往來。『那種感覺很親切,就像是親兄弟一樣!』王洪民回憶說。

    1993年7月,王曉華打電話給王洪民,沒想到,這竟然成為他們最後一次聯系,王洪民當年也因事出了國。1994年元旦,王洪民一次次撥打王曉華家中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1995年,王洪民回國後,又試圖聯系好友,但依然沒有消息。10多年來,他始終無法忘懷和王曉華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大哥,你現在還好嗎?』他終於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這位給他事業上重生的好大哥———王曉華。1月27日,他開始了自己的成都尋人之行,並經過7天努力,終於一了心願。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