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9日電 日前,黑龍江通河縣濃河鎮農權村農民劉文從上海到哈爾濱的火車上走下來,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天津回來的,回家過年。劉文兩年前在一個老鄉的介紹下來到天津,在市郊開了個農機修配部,小店不大但生意不錯。去年一年掙了兩萬多塊錢.他說:『這可比在家種地可強多了。』
『要想富,出勞務;一人出勞務,一家都致富。』這些黑龍江農村新的流行語,在走出去的人們身上,一次次地得到了驗證。
『要想富,出勞務;一人出勞務,一家都致富。』這些黑龍江農村新的流行語,在走出去的人們身上,一次次地得到了驗證。
2004年初,黑龍江省把農民工培訓作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中之重,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2004-2005年百萬農民工培訓方案》和《黑龍江省陽光工程實施方案》。招標認定了各級各類農民工培訓機構560家,縣農廣校、職教中心、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都成為農民工的培訓基地,各縣市培訓基地積極與外地聯合,闢開了一條以培訓促進轉移的新通道。今年經過培訓的50萬農民工,45萬人已實現了轉移就業。泰來縣山東海泰技校聯合辦學,培訓電子操作工,培訓後的技工成了山東省電子企業的香餑餑。慶安縣在哈爾濱市工程技術學校建立培訓基地,通過該校培訓輸出大批農民工。
通過培訓,外出務工人員的路寬了,工作種類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林口縣在大連市恆發箱包廠、愛立晶制衣公司和一家外資空調企業等單位的520名務工人員,已全部成為生產骨乾和技術能手,部分人員還當上了車間主任、部門經理,月薪在2000元以上。他們西裝革履、精神飽滿,告別了『一身塵土出苦力』的形象。鶴崗市蘿北縣東明朝鮮族鄉今年境外輸出農民工1400人,佔全鄉總人口的40%,這些鶴崗市的『龍哥龍妹』遠赴韓、俄、日、美等國,從事著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龍哥龍妹』已經成為黑龍江外出打工人員的昵稱。
克山禮儀、依蘭廚藝、鶴崗保安、寶清家政、五大連池和牡丹江導游、大慶賓館酒店服務等8個農村勞務品牌,讓『龍哥龍妹』在京、津、滬、粵等地有了一張求職任職的護照。這些勞務輸出的品牌,也是黑龍江省做強『打工經濟』、進一步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不可或缺的無形資產。
2004年,黑龍江省外出打工人員已經達百萬,勞務收入102億元。這不單是農村經濟中一個數字化的目標,在人們對有文化、有技能的當代農民刮目相看之時,『龍哥龍妹』外出創業的路還會越走越遠,越走越暢。
通過培訓,外出務工人員的路寬了,工作種類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林口縣在大連市恆發箱包廠、愛立晶制衣公司和一家外資空調企業等單位的520名務工人員,已全部成為生產骨乾和技術能手,部分人員還當上了車間主任、部門經理,月薪在2000元以上。他們西裝革履、精神飽滿,告別了『一身塵土出苦力』的形象。鶴崗市蘿北縣東明朝鮮族鄉今年境外輸出農民工1400人,佔全鄉總人口的40%,這些鶴崗市的『龍哥龍妹』遠赴韓、俄、日、美等國,從事著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龍哥龍妹』已經成為黑龍江外出打工人員的昵稱。
克山禮儀、依蘭廚藝、鶴崗保安、寶清家政、五大連池和牡丹江導游、大慶賓館酒店服務等8個農村勞務品牌,讓『龍哥龍妹』在京、津、滬、粵等地有了一張求職任職的護照。這些勞務輸出的品牌,也是黑龍江省做強『打工經濟』、進一步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不可或缺的無形資產。
2004年,黑龍江省外出打工人員已經達百萬,勞務收入102億元。這不單是農村經濟中一個數字化的目標,在人們對有文化、有技能的當代農民刮目相看之時,『龍哥龍妹』外出創業的路還會越走越遠,越走越暢。
圖為哈爾濱火車站回家過年的民工。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