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
『撮羅子』與『奧倫』
『撮羅子』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杆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簡陋的圓錐形房屋。這種房屋是勤勞智慧的鄂倫春人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撮羅子』的搭建十分簡單,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個斜度為 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他木杆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皮或樺樹皮。這樣,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撮羅子』的頂端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透風出煙,又可采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進出的門,『撮羅子』的覆蓋物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皮覆蓋;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換成樺樹皮。從『撮羅子』的設計看,它就地取材,結構簡單,拆蓋很容易,十分適合從事游獵生活的鄂倫春人。只要鄂倫春獵民覺得這裡的獵物少了,他們就可以很快地遷移到其他適宜的地方。這種房屋也是他們不斷遷居的保證。
和這種房屋相適應的是鄂倫春族的另一種傳統建築『奧倫』。『奧倫』其實是建在樹上的倉庫。它利用自然生長的樹木懸空而建,在那裡儲藏暫時不用的衣物、用品、食物等。『奧倫』和『撮羅子』相比,『奧倫』是不動的,是供給站;而『撮羅子』就是流動的列車。聽鄂倫春人說,『奧倫』往往是鄂倫春人的救命稻草。在過去,當一些飢餓寒冷的人們遇到別人家留下的『奧倫』時,完全可以自己取其中的物品,但是事後要歸還。這是粗獷善良的鄂倫春人的自我考驗,也是他們在艱苦的生活中為自己、為別人留下的生存機會。
從5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鄂倫春人走出白樺林,走下興安嶺,開始半耕半獵的定居生活。但是,他們仍然在家裡供奉著『昭路布如坎』(馬神)、『白納恰』(山神),他們仍然會用最簡單的方法為自己創造出最方便的設施,他們仍然給自己、給別人、給自然留下一條能生存的後路。
圖為鄂倫春人劃樺樹皮船
『手把肉』與狩獵
圖為吃手把肉
俗活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鄂倫春族就是博大的興安嶺養育出來的。綿亙千裡的興安嶺上,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著落葉松、樺樹、柞樹等耐寒樹種和木耳、蘑菇、榛子、都柿等土產品和藥材。林中棲息著虎、熊、鹿、?子、野豬、豹、狐狸、野雞等珍禽異獸。河裡游弋著鮭魚、鰉魚等魚類。鄂倫春人世世代代就頑強地生活在大山裡這片十分富饒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繁衍至今。仿佛從遠古起,他們的一切就傳承著一如既往的原始習俗,任何來自於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都不能對他們產生些許的雕琢與改變。
鄂倫春人的吃也像他們的住一樣簡單實惠。『手把肉』就是鄂倫春族最原始的吃法,也是人類遠古時候生存方式的保留。
『手把肉』做法十分簡單。先把打到的?子的皮剝掉,掏出內髒,洗乾淨,再把?子肉切成幾塊,放在架起的鍋裡煮就行了。『手把肉』的特點是不要煮得過熟,只要翻幾下撈出來就可以了。
吃的時候要每人發一把腰刀,再給每人一塊帶骨頭的肉,用刀削著吃。這些肉大多不會全熟,都帶著血絲的,只要五分熟就好。裡面的佐料除鹽外也沒其他什麼。即使是這樣,吃時仍會感覺味道十分鮮嫩。吃香噴噴的『手把肉』,當然要配上獵人自己釀制的米酒,邊喝邊聊。
惡劣的自然條件、落後的狩獵工具使鄂倫春人吃上—次『手把肉』變得十分難得。但是,艱苦的生存條件造就了鄂倫春人,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精通騎馬射箭技藝,而且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准確地掌握各種野生動物的解剖知識,又創造了依據各種野生動物不同生活習性及特征進行狩獵的方法。比如:堵截、設圍、追捕、蹲鹼泡、用鹿哨引誘、偽裝、下套、埋地箭、設夾子等。正是他們的堅韌不拔纔真正保全了自己的民族。
鄂倫春族在漫長的原始狩獵生活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明和制作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實用工具和手工藝品。在那些心靈手巧的鄂倫春族婦女手裡,樹皮和獸皮成了最寶貝的東西。
圖為拜山神的獵人
樺樹皮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最最常見的東西。鄂倫春人就是用最簡單、最平常的樺樹皮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樺樹皮碗、樺樹皮水桶、樺樹皮盆和樺樹皮盒,這些精美的樺樹皮手工藝制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如今還具有收藏價值。更叫絕的是,鄂倫春人為了適應古代原始狩獵生產及生活需要,創造了很多適宜於在森林中狩獵及運輸的交通工具及運輸方法。比如:樺樹皮船、犴皮船、獨木舟、滑雪板、雪橇、拖架等。最典型的是樺樹皮船。樺樹皮船寬約
鄂倫春人以野獸皮作為服裝的主要材料,用獸皮的顏色、圖案、獸骨做成各種裝飾品,加工縫制後制作出了各種精湛的服飾。鄂倫春族男子,在狩獵或平時生活中,多戴?子頭皮制作的帽子,身穿用?皮制作的皮袍,筒式皮褲,手上戴著用獸骨制作的手鐲和用?子腿皮縫制的手悶子,腰帶上掛著?皮制的煙口袋和獵刀,左側別著煙袋,腳穿用?子小腿皮做成的皮靴子,出門多背槍、紮子彈袋,顯得英俊威武。鄂倫春婦女喜歡用布把頭包上,愛戴野花,穿的上衣用皮子鑲邊,而且還在袖口和大襟處都繡上絢麗的花紋。冬季穿用?子皮制作的靴子(皮上有圓形白斑紋)。鄂倫春婦女皮袍裝飾最精美的是開衩紋裝飾,她們的縫制、花繡和刺繡的手藝是非常精湛的,她們利用各種野生動物不同顏色的皮毛鑲嵌出的色澤艷麗、圖案優美、制作精良的各種手工藝品,讓人嘆為觀止。
火神與篝火節
鄂倫春族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袪污的作用。將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為是變潔淨了。每年春節,初一的早晨都要向火神供祭;拜訪親朋好友,進門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敬火神。
關於鄂倫春族對火神的崇拜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一位鄂倫春婦女清晨起來做飯,火星蹦到身上,燒壞了她的皮袍,也燙痛了她的皮肉,她一氣之下,拔出獵刀就往火裡亂紮,直到把火捅滅。一氣之下她把家也搬走了。當天晚上,她在新居內想把篝火點燃,卻怎麼也點不起來,只好去鄰居家借火種。半中上遇見一位老人在樹下哭泣,一只眼流著淚水,另一只眼流著鮮血。她好奇地問老人怎麼了?老人氣衝衝地說:『還不是你早晨在火堆裡亂紮,把我的這只眼睛給紮壞了。』這們婦女纔恍然大悟:『原來我觸犯了火神!』她急忙跪下向火神認罪,請求寬恕。火神說:『念你勤勞,每天喂馬、煮飯,就饒恕你了,快回去點火吧。』這位婦女拜謝火神後,回去一點火火苗就呼呼地著了起來。
因為火對於處在原始狩獵生產時代的鄂倫春人來講尤為珍貴,火不但是煮食取暖的依賴,也是抵御野獸的一種武器。從那以後,鄂倫春人對火神更加敬仰和崇拜,並一代代傳下了崇拜『火神』的習慣。
按照鄂倫春族的習俗,每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