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軍事網2月14日電 大年初四,記者來到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采訪,除了開展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以外,團裡正組織新兵來到駐地愛輝歷史陳列館參觀,讓新兵在血與火的歷史印記中激發愛國情感,激勵戰斗精神。
這天,是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輝歷史陣列館春節後第一天開館,一大早,近300名新兵分三批來到這裡參觀。盡管氣溫在零下三十多度,但新兵們的熱情高漲,他們一路軍歌不斷。在史館工作人員進行詳細解說的同時,新兵們聽得都非常認真,有些還不停地作著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向解說員請教。
室外寒風刺骨,新戰士來到在炮火中幸存下來的『見證松』前,佇立許久,古老的松枝瑟瑟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愛輝蒙塵的歷史,講述著愛國將士可歌可泣的業績,新兵們紛紛要求在松樹前合影留念;來到寓意『警鍾常鳴』的風鈴牆前,大家默默無語,仿佛要把所有愛國之情化作無窮的力量,積聚在心裡。
進入展廳,古城幾乎所有的遺跡都濃縮於陳列館之中:歷史上的璦琿曾經輝煌,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黑龍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代黑龍江將軍府設立於此。《璦琿條約》簽訂後,使大片國土淪喪,愛輝城變得滿目瘡痍,1900年,外國侵略者在這裡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海蘭泡慘案』……從此,黑龍江由內河變成了界江。
站在《璦琿條約》簽訂模擬場景前,每個硅膠人物栩栩如生,面對如此『真實』而又慘痛的歷史,每個戰士的心震憾了。新兵魏建龍感慨地說:『在這裡簡直就是「觸摸」歷史,讓人感到熱血沸騰,更感受到軍人的職責重千鈞!』
走進高十幾米、寬幾十米的大型半景畫『海蘭泡慘案』展廳,通過聲、光、電再現了1900年7月16日,侵略者出動軍警,把居住在海蘭泡的中國居民強行趕向黑龍江邊,屠殺了幾千手無寸鐵的中國人那段揪心的歷史,大學生新兵張利強無比激動地說:『這一慘案讓人心情難以平靜,這一次教育使人終生難忘,作為軍人,就要把所學知識應用到部隊建設之中,提高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新兵黃明珠還告訴筆者:『通過這次參觀,自己仿佛成熟了許多,我要立志發揚戍邊軍人的優良傳統,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自己,訓練中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