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寒地變成投資熱土
東北網2月15日電 雖屬寒地,卻成熱土。一組數據正在對此做出佐證:2004年前10個月,黑龍江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210項,同比增長10.53%;合同外資金額15.45億美元,同比增長28.52%;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20.23%,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簽訂國內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145項,總投資額507.22億元,同比增長52.2%;引進省外合同資金441.5億元,同比增長43.2%;省外實際到位資金117.7億元,同比增長36%。 僅以哈爾濱市為例,外資來源已由過去的香港、臺灣佔主導地位,開始向韓國、日本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拓展,投資國家和地區已達50個;外資投資領域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產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領域擴展,投資方向與哈市產業政策日趨一致,利用外資結構趨向合理。
黑土地因何而熱?在賓縣投資20多億元的浙江海運集團總裁楊健雄的回答頗有代表性:黑龍江省是一個大寶藏,多年沈睡;中央做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定,開發寶藏的最佳時機到了。
2004年以來,全省共組織不同形式的招商活動300次,參與的中外客商和企業達6萬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倍多。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個商務團組不遠千裡來黑龍江探求合作,國內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發達地區的客商更是不甘落後,數以億計的資金注入到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重點項目中。
目前,佳通輪胎、哈啤等企業已經通過引進外部資本實現多贏;哈藥集團、哈軸集團、東輕公司等省市聯動抓改制改組的重點大企業,正馬不停蹄地與中外戰略投資者進行洽談,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熱潮正在招商引資的大背景下卓有成效地運作。
瀕臨松花江,與著名風景區太陽島隔江相望,原哈爾濱車輛廠的廠址是哈爾濱市黃金地段之一。該廠的歷史可以和它所在的這座城市相提並論,1898年開始建設的車輛廠至今已經超過百年。上海愛建看中了這裡,對哈爾濱進行了近百億元的投資,他們堅信這投資能帶來巨額的回報。當年代表愛建來考察的王昌達說,如果在上海能拿到100萬平方米瀕臨黃浦江或蘇州河的土地,利潤不可想象。出於同樣的理由,香港世茂集團也選擇了在龍江大手筆投資。
大森林、大油田、大煤礦、大糧倉,當南方省市缺水、缺電、缺煤時,黑龍江省的優勢更加明顯。
邊陲城市黑河,吸引了上海新高潮集團簽訂造林建廠項目,建設年產12萬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纖維板生產線。俄羅斯充裕的電力資源輸入黑河,引來八方廠商來合作區闢建加工園區,丹麥等客商興建的7臺工業硅冶煉爐已有6臺投入運營。北京一家公司看好黑河優惠的電價,欲在加工園區興建特種合金生產基地。美國吉斯達(黑河)物流中心,在黑河建設118萬平方米物流中心,目前到位資金630萬美元,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
民營企業一角。
正是這些『黃金要素』使得黑龍江外商投資的質量和規模有了明顯提高。哈爾濱市新批投資總額500萬美元以上項目18項,合同外資金額70328萬美元, 佔全市新批合同外資額的95.7%。
新批外商獨資企業佔有較大比重增長迅猛。在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中外商獨資企業39戶,佔新批項目數的56.5%。
早在年初,黑龍江省就明確了『要營造外來投資成本低、回報快的比較優勢』目標,並確定2004年為『改善環境年』。與此同時,省長張左己任組長,省委副書記劉東輝、副省長王利民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招商引資年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並成立了專門的招商引資服務機構。
各地也都在為招商引資培植著自己的『梧桐樹』。 為鼓勵外商來哈市投資,哈爾濱市先後出臺了《哈爾濱市外商投資條例》、《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軟環境的決定》等一系列法規和政策,對外商投資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優惠。為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哈市推出多項利商舉措。2004年1-10月份,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89項;合同外資金額77389萬美元,同比增長2倍;直接利用外資實際投入18020萬美元,同比增長11.6%。前三季度,國內經濟技術協作簽訂執行經協項目228項;引進域外資金232.87億元人民幣;引進域外到位資金3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9%。
隨著一大批優勢產業的引入,企業對政府服務的要求逐步提高,黑龍江省陸續邀請了60多位國內外經濟學專家和企業家,分期分批地對該省近800名縣處級以上乾部進行招商引資及項目管理方面的培訓,全省上下共唱一臺招商戲。『只要企業有百分之一與我們合作的想法,我們會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企業提出的要求有百分之一是合理的,我們會百分之百的熱忱給予解決。』
火火的歌謠已經唱響,黑龍江這片神奇的土地將會帶給人們更多的神奇。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