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7日電 黑龍江省以鐵路為主的多種國際運輸通道已經建成,每年從黑龍江省經過哈大線,再從遼東半島進出口的商品運量一般為300萬噸 400萬噸,省內的國際鐵路運量基本佔國際貨運量的60%—70%。在此基礎上,公路、水運、航空、江海聯運等運輸途徑構成了黑龍江省多樣化的國際運輸方式。
全方位國際物流通道格局基本形成。省內的中俄邊境線漫長,從西北至東南有15個國家一類口岸,目前絕大多數已經開通。此外,黑龍江省在開闢陸海聯運通道方面已見成效,除穩定發展至大連等國內港口的傳統通道外,黑龍江省還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先後開闢出綏芬河鐵路口岸經西伯利亞大鐵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和俄羅斯遠東各港口等多條國際物流通道,且均有實際運輸業績。
擁有『鐵海聯運』的內陸港是黑龍江省國際物流的一大特色,已實現了出海口的延伸。哈爾濱內陸港是目前我國僅有的兩個內陸港之一,它不僅與滿洲裡、綏芬河口岸相連,還可以直接辦理省內外貨物經大連港的進出口業務,近年來還開通了直達蒙古、香港的集裝箱運輸。
多種類型並存的國際物流企業隊伍不斷壯大。目前黑龍江省已經形成了一支以原來外運、外貿企業為骨乾,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的國際物流企業隊伍。如在綏芬河、黑河和東寧等口岸城市,一些生產型工貿企業,投入巨額資金購買大型貨車,組建國際運輸車隊,特別是綏芬河市還闢建了國內首家民營國際直昇機(貨運)機場,形成了一條通往俄境內的空中運輸走廊。
闢建一個基地形成三個園區
專家建議,黑龍江省應建成一個以生產加工為主的國際物流基地——哈爾濱地區,形成三個以經貿合作為主的國際物流園區——綏芬河、黑河、東寧。
哈爾濱的地緣優勢是建設國際物流基地的基礎,其在東北亞區域內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生產企業門類齊全,顯示出對外經貿合作和建設國際物流園區的堅實基礎。
根據其自身條件,哈爾濱要充分發揮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功能,建成以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為主的運輸平臺,成為集各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國際物流基地。充分進行資源整合,構建政府層、公用信息層、應用層結構模式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在機械加工、石油化工、食品工業等方面發揮比較優勢,通過生產型加工貿易的形式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建設加工平臺。
綏芬河作為國家重點對俄口岸在黑龍江省國際物流的發展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功能具體定位應該是,充分發揮口岸優勢,依托腹地交通網絡和國際陸海聯運通道,建設服務全國、輻射東北亞地區的國際物流園區。
東寧與綏芬河口岸相鄰,在國際物流園區的建設上要堅持各有特色、相互補充的原則。根據東寧口岸的區位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特點,其國際物流園區的主要功能應定位在加工貿易、進口木材加工再出口和果菜出口上。堅持辦好現有境外果菜批發市場、境外木材采伐基地和境外生產加工企業,以帶動國際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
黑河國際物流園區應以黑河市對俄有關優惠政策和現存的基礎設施為依托,利用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格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的優勢,采取兩岸城市相互緊密聯系的功能定位,以俄羅斯市場為向導,服務全省,輻射全國,成為以對俄經貿合作為主的重要國際物流園區。
企業整體競爭力有待提高
夏煥新特別提出,建設國際物流園區,首先要提高國際物流生產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黑龍江省國際經貿合作上層次、上水平。做了多年的『二傳手』,黑龍江非常缺少自己的品牌。為此,黑龍江省應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引導有信譽的國際物流企業『走出去』進軍國際市場。培育壯大物流園區外貿企業的經營主體,規范企業貿易行為。
夏煥新說,加強國際物流園區建設,要著眼提高企業家的整體素質,加大對從事國際經貿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加快培養一批既懂外語又全面掌握外經貿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復合型人纔,使國際物流園區有一批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有膽識,勇於和善於開拓國際市場的企業家。還應加大力度營造有利於國際物流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必須給予制度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