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8日電 北安市把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成立了市勞動力轉移工作專職辦公室,加強了宣傳引導、市場對接和信息服務等關鍵環節的工作。當年,市鄉村通過組織乾部外出造訪『五友』,即親友、朋友、戰友、同學、同事等,幫助農民與外地用工單位對接用工協議就達4000餘份,使全市首次有組織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達25000人,實現收入9800萬元。
為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文化技術,努力創造具有北安特色的『勞務品牌』,這個市還緊緊抓住被國家確定為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0個試點縣之一的有利契機,大力整合教育資源,多渠道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趙光鎮針對農民文化低、缺乏勞動技能這一特點,從加快勞務經濟發展、提高勞動力轉移質量角度出發,采取了鎮校聯合的形式,將首批68名農村女青年送到北安市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免費縫紉技術培訓。海星鎮針對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把促進勞動力轉移工作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同綏化林業技校合作,搶先培訓車、鉗、銑和電氣焊等大企業急需專業技術人纔,並實現了『訂單』式輸出。
這個市還把做強做大勞務經濟納入乾部工作考核目標,實施『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決制』,從組織上強化了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領導。政府搭橋,引領『往哪走』。出臺了《北安市關於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意見》,取消農民進城務工的各項政策性限制、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懮。去年全市轉移剩餘勞動力已達28000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實現收入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