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9日電 寶清縣四萬農民工南下打工,一年抓回一億四。其中萬餘農民工過年不回家,在外賺錢。
『三個月種田、三個月乾閑、三個月耍錢、三個月過年。』這曾經是農民的『四季歌』。而今新四季歌是『三個月種田,沒一天乾閑,看不上耍錢,沒時間過年。』『四季歌』何以出現這樣大的變化?
對農民工實行訂單培訓。訂單培訓包括素質培訓和技能培訓兩方面內容。素質培訓內容包括向農民宣傳『五法一條例』、安全生產常識、城市生活常識、公民道德規范、權益保護等,技能培訓包括烹調、家電使用等更是五花八門。培訓內容貼近城市。培訓方式通俗易懂,省時、省錢。城裡需要什麼工種,縣裡就培訓什麼農民工。外面缺少什麼工種,縣裡就培訓農民工掌握什麼技能。
得到培訓的農民工到哪裡去一展身手?縣政府領導率隊先後到北京西都之春諮詢服務公司、山東魏橋紡織集團、天津家政服務公司等10餘家規模大、信譽好的用工企業實地考察、洽談、對接,利用北京、上海等勞務輸出對接會,向各大企業推薦自己的農民工,並邀請外地的企業到寶清縣參觀,以求實現用工單位與農民工對接。該縣還建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信息網,把自己的人力資源宣傳出去,把收集到的外地用工情況再通過網絡第一時間發布到各村屯。
萬事開頭難。為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寶清縣政府制定了鼓勵農民工外出打工優惠政策,對外出農民工免收兩工費,對家庭困難的農民解決首次單程車費,對困難家庭幫助協調解決生產所需的小額貸款,免費法律援助等,為農民外出打工致富打了一針『助推劑』。
數以萬計的農民工走出家門以後,寶清縣把『寶清農民工』作為一個產業進行經營。在輸出勞動力時堅持『四不輸出』:本人不自願不輸出、手續不全不輸出,有劣跡行為人不輸出、培訓不合格不輸出。使輸出的勞動力在北京、山東等地叫響了『寶清農民工』品牌。朱景蘭是寶清縣小城子鎮青龍山村的村民,一家三口人,在當地算是富裕戶,年人均收入已達5000元。參加縣裡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後,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走出了家門。現在她風趣地說:『活不斷,錢也掙不完,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在她的帶動下,一家三口全部外出打工,今年她家人均收入達到了11000元。寶清縣領導對記者說,寶清的勞動力在外地非常受歡迎,隔三差五的就上訂單,估計有上萬人不能回家過大年。
寶清農民工在外創出了品牌,得到了巨大的實惠。據統計,寶清縣2004年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42304人,平均每戶轉移富餘勞動力1人,使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83元。政府向外輸出的勞動力無一人被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