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2月20日報道 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日益加強,我國濕地大省黑龍江的大部分天然濕地已經進入政府『保護圈』。據黑龍江省林業廳統計,目前這個省省級以上濕地自然保護區已達40處,總面積313萬公頃,佔全省天然濕地總面積的70%。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點林區之一,遼闊的土地和復雜的地形使這裡濕地資源十分豐富。目前,這個省共有天然濕地資源434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9.18%,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等地。其中,紮龍、洪河、興凱湖、三江濕地已成為國際重要濕地。
1998年以來,黑龍江省全面停止了開墾濕地的行為,並決定搶救性地劃建濕地自然保護區,使全省濕地資源下降的趨勢得到了扭轉。2003年8月,我國首部濕地保護地方法規——《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保護濕地完整性、濕地污染防治、濕地資源利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將濕地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幾年來,黑龍江省有計劃地開展了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和濕地資源恢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濕地退化的趨勢。針對當前水資源配置不合理、濕地植被退化嚴重、生態功能下降等具體問題,黑龍江省積極協調,加大投入,通過人工補水等措施,盡量滿足濕地生態環境用水的需求。同時,在重點工程建設中增加生態建設項目,以使工程建設對濕地的影響減到最低限度。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