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1日電 去年哈爾濱市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51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增幅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歷史高點,增速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總量已完成『十五』計劃預期目標的97.5%;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15.1,高出上年10.9個百分點,創歷史最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利潤分別達到80.8億元和24.9億元,增長25.8%和16.4%。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2%,拉動生產總值增長6.1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去年哈爾濱市企業景氣指數為128.3,比上年上昇了3.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景氣區間高位運行。去年四季度,我市工業行業指數為131.0,比上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1.4,比上季度上昇了1.6個百分點。
實感實錄
外來投資的杭州娃哈哈集團和臨沂新程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興隆分公司兩戶企業去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5億元,比上年增長53%。說起去年的生產形勢,有關負責人感觸頗深:去年企業的訂單紛至沓來,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國有企業在細數高新技術產品帶來的高效益: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制造的60萬千瓦鍋爐的大唐盤山發電公司4號機組在全國火電機組60萬千瓦級競賽中奪冠,首臺常熟60萬千瓦超臨界鍋爐現場水壓一次成功,為國內目前60萬千瓦機組選取水壓測試最高的水壓水平;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發、自行設計制造的國產首臺60萬千瓦空冷汽輪機組,在我國電力制造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發和完善1000MW汽輪發電機、燃氣輪發電機、超大型混流和大型軸流水輪發電機組、抽水蓄能水輪發電機組產品,提高了產品的科技競爭力。
專家點評
2004年,哈爾濱市深入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牢固樹立『工業立市』和『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戰略思想,切實發揮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帶動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工業經濟持續強勢發展,產效實現雙贏。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增強,『九大引擎』成為領跑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動力。
九大引擎
引擎一 重工業生產高速增長,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隨著全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新一輪經濟增長呈現出重工業領先增長的態勢,投資類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哈爾濱市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重工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引擎二 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優勢行業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堅力量。『十五』以來,哈爾濱市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發展的主線,工業經濟結構逐步得到優化和昇級,優勢行業聚集效應顯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加長,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不斷增強。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產業集群已見雛形,全市優勢行業發展速度加快,對工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堅力量。
引擎三 機械工業規模迅速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進一步顯現。2004年,哈爾濱市繼續整合機械行業現有資源,對存量資產進行了有效重組,加強了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合資合作,進一步強化了機械制造業的優勢地位。
引擎四 醫藥工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優勢產品規模進一步擴大。哈爾濱市醫藥工業的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抗生素原料藥及粉針生產基地已初步建成,頭孢菌素系列產品生產規模居全國第一位。
引擎五 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橕。
引擎六 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競爭力彰顯,成為哈爾濱市經濟加快發展的助推器。
引擎七 各種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共同推動經濟快速增長。2004年,哈爾濱市加快新一輪國企改革步伐。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和中小企業的退出,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通過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了資產重組,引入增量,盤活存量,激發了工業經濟增長的活力。民營工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活力進一步顯現,經濟總量、結構和質量都得到顯著提昇。
引擎八 大企業大集團骨乾龍頭作用增強,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引擎九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工業產品出口增勢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