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第八版以《『翠花』當家叫響海外》報道了黑龍江省朗鄉林業局開發銷售『翠花』蔬菜食品的故事。文章說:一句『翠花,上酸菜』的臺詞,讓精明的朗鄉人受到啟發,感到酸菜很可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亮點,於是他們搶先注冊了『翠花』牌系列蔬菜商標。如今,『翠花』品牌越叫越響。其全文如下:
短短的兩三年光景,在黑龍江小興安嶺朗鄉林業局聞名遐邇的風景區石猴山腳下,奇跡般地矗立起一片壯觀的建築群,它便是馳名全國的黑龍江翠花集團。
林區特產的各類山野菜、黑土地上種植的優質大白菜、黑木耳、榆黃蘑、香菇等40多『位』成員統統聚集於『翠花』家族,構建了『野生采集、無公害種植和食用菌培育』三位一體的綠色食品原料框架。
朗鄉林業局為『翠花』的登臺做了精心的策劃和包裝。『翠花』也果真不負眾望,盡情地展示英姿。短時間內便『唱』紅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還堂而皇之地『走』出了國門。
翠花蔬菜集團是由原朗鄉林業局綠色實業公司與巴蘭河、二號橋、達裡岱三大農場合並而成。組建伊始,他們就走出了一條集團+農戶+科研的新路子,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的生產新格局。
2003年上半年,他們采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冷設備和工藝流程建成了日加工50噸的速凍生產線和容積2000噸的大型冷庫。同時,大膽改革了主打產品酸菜的生產工藝流程,由地上發酵池改為半地下恆溫發酵窖,由半機械半手工操作改為機械化作業。2004年又新建了淹漬總量5000多萬公斤的『天下第一大窖』。一系列先進設施的建成投產,大大延長了產業鏈條,又開發了泡菜、醬菜、調味品等產品,『翠花』家族的『成員』已發展到7個『支系』100多『位』。產品不僅暢銷北京、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還銷往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他們正在進一步實施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管理,微機化運作,加密營銷網絡,實現由城市向各城鎮延伸,城鎮向農村擴展,全覆蓋的營銷舉措,進而真正實現朗鄉林區『百姓致富,翠花當家』的理想。
林區特產的各類山野菜、黑土地上種植的優質大白菜、黑木耳、榆黃蘑、香菇等40多『位』成員統統聚集於『翠花』家族,構建了『野生采集、無公害種植和食用菌培育』三位一體的綠色食品原料框架。
朗鄉林業局為『翠花』的登臺做了精心的策劃和包裝。『翠花』也果真不負眾望,盡情地展示英姿。短時間內便『唱』紅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還堂而皇之地『走』出了國門。
翠花蔬菜集團是由原朗鄉林業局綠色實業公司與巴蘭河、二號橋、達裡岱三大農場合並而成。組建伊始,他們就走出了一條集團+農戶+科研的新路子,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的生產新格局。
2003年上半年,他們采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冷設備和工藝流程建成了日加工50噸的速凍生產線和容積2000噸的大型冷庫。同時,大膽改革了主打產品酸菜的生產工藝流程,由地上發酵池改為半地下恆溫發酵窖,由半機械半手工操作改為機械化作業。2004年又新建了淹漬總量5000多萬公斤的『天下第一大窖』。一系列先進設施的建成投產,大大延長了產業鏈條,又開發了泡菜、醬菜、調味品等產品,『翠花』家族的『成員』已發展到7個『支系』100多『位』。產品不僅暢銷北京、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還銷往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他們正在進一步實施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管理,微機化運作,加密營銷網絡,實現由城市向各城鎮延伸,城鎮向農村擴展,全覆蓋的營銷舉措,進而真正實現朗鄉林區『百姓致富,翠花當家』的理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