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 新政策能給黑龍江省帶來多大實惠
2005-02-22 09:40:2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2日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從『多予、少取、放活』到『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國家對『三農』的扶持與投入,已不單單是用政策鼓勵、給資金扶持,而是站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在宏觀調控中切實加強農業。無疑,今年一號文件的出臺,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堅實的平臺、更廣闊的天空。那麼,作為國家重要的農業大省,新政策究竟能給黑龍江省帶來多大實惠。

    財政補貼『直投』主產區產糧大縣有望摘『窮帽』

    盡管在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引領下,黑龍江省乃至我國都取得了糧食大幅增產、農民大幅增收的可喜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糧食還是比較效益相對較低的作物,產糧大縣增收難的癥結並未根本消除。對這制約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的普遍因素,新一號文件作出了根據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對糧食主產縣通過轉移支付給予獎勵和補助的決定,對癥下藥『直補』縣域經濟的振興。

    省農委綜合處處長喬艷春說,新一號文件中這一條令我省受益最大。今年國家不但繼續對種糧農民給予免稅和補貼的政策扶持,而且又增加了對產糧大縣的財政補貼,這對解決黑龍江省一些『產糧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經濟基礎薄、自我發展能力弱的問題,促進糧食經濟發展及整個縣域經濟振興都極為有利。

    據有關人士透露,根據這一政策,今年黑龍江省各產糧大縣共能獲得來自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資金8億元左右,其中肇東、雙城等產量和商品量居前列的糧食大市(縣)獲得的資金支持將達3000萬元左右。

    定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民將得更多實惠

    拔窮根——這是今年新一號文件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從調動農民積極性,到提高耕地質量、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業發展環境,27條政策措施中,有近20條含金帶銀,緊緊圍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這既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又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既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戰略選擇;既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又是實現農村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近幾年黑龍江省農民增收為什麼難?主要是農業增收難。省農委副主任王兆斌告訴記者,僅以糧食產量為例,去年黑龍江省平均糧食畝產254公斤,比上年增加了41公斤;但按黑龍江省的自然和氣候條件,畝產水平應在325?350公斤之間。增產空間還很大,但就是發揮不出來,為什麼?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行。采訪中,業內人士與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但農業綜合能力的提高,涉及許多農民個人無力解決的問題,如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條件,等等。所以,國家財力的支持至關重要。從這點上看,今年的一號文件可謂更深刻、更有力。

    據了解,按政策,今年黑龍江省農民能得到更多更直接的實惠。一方面,過去有的補貼今年又加大了力度:如去年黑龍江省獲300多萬元購農機補貼款,今年國家將此項補貼金增至3億元,黑龍江省約能得到2000萬元;擴大良種補貼范圍、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等等;另一方面,今年又新增了一些專項補貼。如開展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實行補助的試點工作,對農民興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等等。這些資金都將直接給到相應農戶。

    從『以農補工』到『以工促農』農村各業均『良機在線』

    免征農業稅後,廣大農民在歡天喜地之後,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較突出的是:村上沒錢了,村裡的公益事業咋辦?由於村民素質、家境不同,法定的解決辦法『一事一議』在一些鄉村幾乎成了『事事難議』。新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這類問題的解決帶來曙光一片。政策規定,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中央和省級財政要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戶投工投勞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予以支持;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等等。

    翻開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國家財政開始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農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狀況有了積極變化。探詢新的中央農村政策的制定依據,『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實力。』黨中央對新形勢下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正確判斷和深刻認識是根本。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