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六項重點工程扮靚道外老城
2005-02-22 11:15:5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22日電 21日下午由哈爾濱副市長聶雲凌牽頭,市規劃局、道外區政府聯合促成了一場現場辦公會就哈爾濱市道外區『哈東地區開發改造』等八大重點建設項目進行現場辦公,最終擬定了六項重點工程。

    哈東興建四大特區

    擬在開發區域設立『旅游度假區、特色農業區、經濟園區和科教園區』四個經濟發展區域。

    旅游度假區:從天恆大街以北,天恆山、阿什河規劃范圍及周邊約36平方公裡區域,作為發展新興旅游業集中區,全面開發天恆山旅游資源和規劃建設阿什湖,廣泛招商引資,開發建設旅游項目。在天恆山上,可以建設具有歐洲風情的維也納小城、奧地利小鎮、荷蘭村、羅馬古城、俄羅斯民族小屋,老道外民居的圈樓,靈驗的臥龍寺等諸多微縮實用景觀,建設大冬會會館、會議中心和部分住宅園區,形成『逛老城(民俗)——觀阿拉伯世界(民族)——訪濱江道署遺址公園(歷史)——購銅鑼灣廣場(時尚)——游天恆山、阿什湖(冬滑雪、自然景觀、戶外運動)——都市觀光農業(人與自然互動)——宿鮮族民俗村』新的『一站式』旅游格局。

    特色農業區:擬定同三高速公路以南至該區邊界線、向東與新型工業集中小區接壤地區以西地域、壩外民主草原為特色農業發展集中區。約佔開發區域總面積的50%至60%,重點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及綠色型、生態型畜牧產業,使該區域成為都市中的綠洲。

    經濟園區:按新四環路規劃設想南北兩側約28萬公裡,作為發展經濟、工業、商貿物流集中區,形成與新區發展相互配套的功能集中區。在原對俄加工基地的基礎上,建立經濟工業園區,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為市區企業退城進郊,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可以規劃建設現代社區,以建成住宅小區為依托,加強整體規劃,提高服務功能,建設形成基礎設施健全、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社區。

    科教園區:從天恆山、阿什湖以北且與新四環路規劃設想接壤地區,面積約7平方公裡,作為新型生態科技發展的集中小區,其中選擇輻射作用強的地段,建設科技教育與校園區。可以引進大學城,發展高科技產業,形成哈爾濱的『硅谷』。

    遺址公園四月開工

    清濱江道署遺址位於十八道街以東、十九道街以西,佔地16080平方米,拆遷戶數570戶,拆遷面積15255平方米,其中有住宅522戶,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非住宅48戶,面積1200平方米。清濱江道署作為哈爾濱的第一個行政官邸,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濱江道署遺址公園建設十分關注,區委、區政府對該項工程高度重視,將它作為哈爾濱設治百年慶典的獻禮。

    在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道外區政府根據該地段的地理位置,由市拆遷辦委托黑龍江順城評估諮詢公司進行評估,濱江道署遺址公園於去年12月18日啟動拆遷。預計今年4月末將啟動建設工程。

    雕塑走廊長一公裡

    擬在馬家溝河沿岸道外段(通河橋至大有坊橋段),建設哈爾濱國際雕塑文化走廊(暫定名),該區段位於馬家溝河兩岸,北鄰2004年新建設的維也納音樂廣場,西鄰哈爾濱工程大學,東鄰一類街路紅旗大街,南鄰紅旗裝飾城,自然基礎好,區位優勢明顯。

    規劃設計雕塑文化走廊全長1165米,平均寬117.6米,佔地總面積13.5萬平方米(含河道面積2.22萬平方米)。擬通過邀請國際、國內雕塑家進行設計,建設雕塑若乾座,配園林小品、園路及各種相關園林設施,進一步提昇哈市文化品位,彌補哈市沒有雕塑園的缺憾,推動哈市城市雕塑事業和旅游事業的發展。

    老城改造重定范圍

    經過前期近8個多月的緊張工作,道外區政府在組建了『哈爾濱老城』推進領導班子的基礎上,與香江集團共同完成了《老哈爾濱城改造項目建議書》,積極作好各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重新確定了『靖宇街地區保護范圍』,為哈爾濱老城的開發改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時向市政府遞交了『老哈爾濱城改造』項目優惠政策的申請報告。

    保障廣場建停車場

    鑒於保障街廣場位於道外區承德商貿圈中心,特別是比鄰濱江站,物流非常發達,其相接壤路段——保障街,經常因空車配貨車輛違章佔道,堵塞交通。為改變交通擁堵狀況,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擬在保障街廣場地下建設大型停車場,疏散交通車輛,緩解車輛擁擠狀況。

    保障街廣場拆遷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建設工作即將啟動。

    危房改造戶數五萬

    區劃調整後,道外區對現有成片的棚戶區進行了重新統計,道外區現有成片危房棚戶區41片,佔地約330萬平方米,拆遷面積約260萬平方米,拆遷戶數約5萬戶,佔全市危房棚戶區總量的一半以上。道外區的危房改造關系到全市的城市發展,應與全市的總規劃相結合,統籌規劃、科學組織、合理開發,通過危房開發改造達到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優化生態環境的目的。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