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3日電 經過深入探討和廣泛征求意見,日前,黑龍江省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2005年中央—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此次出臺的《意見》,核心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建設。通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圍繞此核心,《意見》從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培肥地力、改善生態環境、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人手,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如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土壤肥力建設、農機化建設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農業技校創新能力建設、農業科技推廣力度、農業標准化建設等等。提出制定規劃,加大投入,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預算內經常性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要增加安排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
鎖定農民持續增收,劍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意見》,共分10方面32條。具體為落實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深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金融對農業發展的支持;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據《意見》的主要執筆人、省農委綜合處處長喬延春介紹,《意見》主要在四個方面有較大突破。一是對農投資上。今年省級財政用於『三農』的專項資金將增加1.3億元,比上年增長 14%。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二是在結構調整上提出了新的目標。圍繞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強調著力發展糧食產業、畜牧產業、勞動力轉移和綠色食品產業。其中一大亮點是將糧食作為一個產業來抓,延伸糧食產業鏈條,發展糧食經濟。三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上。《意見》提出,逐步把農村信用社由縣鄉兩級法人過渡到縣聯社統一法人,力爭到2008年完成過渡,在此基礎上選擇2至3家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四是統籌城鄉發展上。《意見》提出省、市兩級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要不低於 70%,著力解決農村吃水難、就學難、就醫難等農村社會事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全省要完成1000個村屯、 50萬人口的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打通401個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全面完成第二批52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扶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