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打造城市新商圈改造環境促旅游
2005-02-23 09:05: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23日電 近年來,哈爾濱市在經濟建設和城區建設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就市委、市政府提出快發展、大發展的總體目標,動力區委書記纔殿國、香坊區委書記王洪斌、道外區長朱文瑋在人代會上詳細勾勒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藍圖。

    動力:打造新商圈引來『飛碟』落

    去年,動力區區企投資20億元聯手打造動力新商圈,隨著松雷和平商業大廈、巴黎廣場、樂松購物廣場的相繼開業,新商圈已初具規模。動力區政府今年將和哈電地產置業公司再度聯手擴大新商圈規模。4月初,將在動力廣場的南部開工新建總面積5.7萬平方米的樂興文化廣場,屆時全省最大規模的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際影視城、電影吧、電視劇吧將入駐該廣場。同時啟動的還有哈爾濱地標式建築——飛碟廣場。從空中鳥矙,飛碟廣場的造型就是一座『停』在空中的巨大銀灰色飛碟,從飛碟四周伸出的8個『觸角』則是通往動力廣場周邊的8部扶梯,市民可通過『飛碟』來往於動力新商圈各商家之間。此外,區政府還和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聯手啟動4座高層商住樓的建設,到2006年國慶節前,動力新商圈將崛起26座16層以上的高樓大廈。

    道外:保護歷史遺存帶動旅游潮

    濱江道署(俗稱道臺府)位於道外區,北起春和巷,南至北環路,西至十八道街,東至十九道街。今年,道外區將建設濱江道署遺址公園,再現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存當年的風貌。

    據介紹,該地區的拆遷工作將於今年4月結束,年底完成全部建設工程。遺址公園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歷史風貌的基礎上,將建設歷史展館、民俗工藝品展館、民俗藝術工坊及休閑活動區和自然景觀區域等。

    道外區將通過對濱江道署區域的保護性規劃改造,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價值,帶動全區建設歷史文化旅游、沿江景觀旅游、農村生態旅游和天恆山休閑度假旅游等四大旅游特色的步伐,加速實現道外區建成經濟強區、生態新區、科教名區和旅游大區的宏偉目標。

    香坊:開發中部再造一個新香坊

    據介紹,今年香坊區將以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態和提高城市競爭力為重點,規劃開發建設該區的中部地區,再造一個新香坊。重點規劃建設現代工業、現代物流、特色生態居住、科研教育和特色商業文化五大功能區,使該區城區面積擴張24平方公裡,達到42.5平方公裡。按照1年起步、5年初具規模、10年繁榮的發展目標,在新香坊地區打造全市農業產業開發集聚區,構築農墾產業在我市的發展平臺,建設全市工業發展的副中心。到2015年,新香坊地區將形成工業發達、實力雄厚、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景觀獨特、商業布局合理的發展態勢,基本實現經濟發展規模化、新區建設城市化、農民生活市民化的發展目標。

    居民消費量增質高購房教育排在前頭

    權威數字

    2004年,哈爾濱市消費需求顯著增加,消費結構進一步昇級,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消費品市場購銷兩旺,提高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是自1998年以來哈爾濱市消費品零售市場發展最快、增幅最高的一年。

    據調查:2004年,哈爾濱市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明顯增加,消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668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106元。城市居民消費支出中,住房、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醫療保健支出比重進一步提高,分別為10.3%、9.5%、15.5%、11.5%。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實物消費數量比重逐年下降,商品性支出比重繼續上昇。

    實感實錄

    說起去年的生活,家住動力區的高先生用『巨變』來形容,一家三口搬進了使用面積90平方米的新房,又買了一臺車。高先生說,現在同事中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買房和買車,這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已成為生活中的常態。據悉,去年,城市居民消費已開始由萬元級向十萬元級商品邁進。2004年,全市新增私人車輛1.13萬輛,分別佔全市新增汽車總量的30.0%。

    去年末,隨著麥德龍、萬達國際廣場的沃爾瑪等超市的開業,世界知名的大型連鎖超市紛紛『搶灘』哈爾濱市。對於行業門類相對齊全、坐落於東北亞地區中心位置、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的哈爾濱市來說,近千萬人口的大市場、每年1206.4億元的批發零售貿易銷售額、707.4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現實購買力,對投資者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去年,在不同經營方式和不同業態企業中領跑的是具有時代氣息的連鎖店和大型超市,全市超級市場銷售額為15.0億元,增長44.0%。

    專家點評

    2004年,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繁榮和活躍城鄉市場、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起搏器』。

    增強了哈爾濱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動力。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增強,有效消費需求的變化,已成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移昇級的『風向標』。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以住房、汽車為代表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昇級,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也隨之明顯加快。隨著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哈爾濱市優勢產業的地位得到增強。

    增強了對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良好預期。從消費對哈爾濱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看,消費作為社會再生產的最終實現形式,始終是拉動哈爾濱市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之一。從當前政策取向看,中央已明確提出『要不斷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因此,有理由相信,隨著哈爾濱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加,消費對全市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果將會進一步增強和顯現。

    消費需求顯著增加,城鄉市場協調發展。2004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顯著增加,特別是農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使得農村市場呈現出近年來少有的加速發展態勢,從而使得城鄉市場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同步、協調增長態勢。

    市場商品供應充裕,消費品市場購銷兩旺。對哈爾濱市415種商品供求情況排隊分析結果顯示,2004年沒有一種供不應求的商品。

    消費習俗明顯轉變,餐飲業持續快速增長。

    消費結構明顯變化,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從哈爾濱市城市居民支出情況看,近年來居民用於滿足基本生活消費的吃、穿支出比重明顯下降,用於發展和享受的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明顯提高。

    消費觀念明顯變化,消費領域進一步拓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吃』講營養、『穿』講品牌時尚、『用』講高檔、『行』講方便等新的消費觀念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城鎮居民對服務性消費需求不斷上昇,居民消費支出逐步向服務性消費領域分流,家庭服務社會化趨勢日益明顯。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