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3日電 哈爾濱市近年來大上集中供熱,逐漸淘汰小鍋爐,在讓市民享受『冬天裡的春天』同時,大大改善了哈爾濱市冬季的環保狀況。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4%,市區空氣質量比上年同期提高20%。這是記者在哈爾濱市政府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供熱形成的粉煤灰污染一直困擾哈爾濱市。近年來,哈爾濱市大力提倡連片集中供熱改造,無論國有,還是民營、集體,只要有條件都可以參與城市集中供熱改造。哈爾濱市新上了道裡集中供熱、千山熱電廠、南崗等連片並網等集中供熱工程,2004-2005年度的集中供熱面積增加了750萬平方米。
集中供熱由過去每天只能間斷供熱8小時變為連續24小時供熱,使居民室內溫度普遍提高3 5度,平均室溫達到20度,良好的供熱質量得到社會認同。全國最大的集中供熱項目 道裡集中供熱項目已成功完成一期工程5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拆掉156處小鍋爐房,排放煙塵減少2750噸、二氧化硫550噸,減少灰渣2.4萬噸,市區空氣質量提高了20%。
今年,哈爾濱市將進行道裡集中供熱二期工程建設,將完成新管網敷設50公裡,增加集中供熱面積650萬平方米,將於10月1日竣工投入運營。
據了解,待明年道裡集中供熱項目全部完工時,可使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提高15個百分點,再加上其他集中供熱改造工程的完成,哈爾濱市的普及率將超過70%。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