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3日電(記者 雷蕾)今天,齊聚在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五屆年會的南北商屆精英展開了一番脣槍舌劍地辯論,探討南北企業家在管理機制、管理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特色和差異,共同發現各自在企業管理方面的長處和缺陷,以此共勉,相互提高。
大話南北企業家差異
北京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說:『如同戰略這個詞在中文中既可以當動詞也可以當名詞,當名詞是你要乾什麼,動詞是你要怎麼乾,我們講籠統的戰略不知道是名詞還是動詞,我想這也是南北方文化差異的一部分。南方當時認為沒有禁止的我都可以乾,北方人沒有允許的我就不能乾,所以這兩者在發展上有巨大的差別。』
接過話茬,來自浙江的阿裡巴巴網絡有限公司CEO馬雲說:『北方企業家說我能做什麼,我會乾什麼。南方企業家則會問我該怎麼做,這就是南北企業家的區別。』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眼中南北企業家的差異:現代建築有一個規定,就是窗臺的高度是90公分,可是現在科技進步了,我們在北京做了落地式玻璃,上海發展商說我們違背建設規范,上海企業家做的都是落地窗臺,但是交房的時候都在窗戶90公分的地方攔上一根鐵絲,等檢查完了入住的時候拿一個螺絲刀卸走就可以了。
上海成開集團總經理倪建達則認為:南方企業家把自己當成職業人,對他們而言首先是生存下去,老板是誰不管。北方企業家一開始就是為國為民,把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己任。但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我們這種差異正在逐漸縮小,企業家地域性的差異正在交流合作的過程當中慢慢縮小。
找出差異形成合力
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南北你強還是我弱都不重要,關鍵是把雙方的差異找出來形成一種合力。現在這個社會是合作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南北交流,東西合作,還要經濟全球化。如何把自己的實力和競爭力發揮好,這是總的主題。南北之間的優勢完全可以互補,現在中國的企業真正能跟世界五百強抗衡的大企業還不多,我們南北對話有利於雙方,有利於各派企業發揮優勢,南方做得細、精、紮實,加上北方的大手筆,共同為全社會謀利益。』
任志強認為,我們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把它分成南方和北方。中國除了工商文明以外,另外就是公民社會很重要。我們現在老是講市民社會而不是公民社會,假定都是公民社會的話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制度是統一的,就沒有因為政府的控制和壟斷造成的問題,那時候我們的政府管制可能更加市場化,所以那時候我們企業之間的差別,比如南方和北方企業家的差別可能就沒有那麼大了,而現在還是有很多因為制度背景留下的結果作為了南北企業家的差異。
潘石屹也認為,如果再過分談論北方南方的區別則是一種狹隘,很多人寫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區別,其實這些區別都是小市民的區別,真正的企業家大部分是相通的。在今天,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更加國際化。
香港總商會董事長翁以登也贊同最終的目標是國際化這一觀點。他認為,區域性的差別不應該變成注意力差異。區域分別不能變得極端化,現在中國最大一個障礙就是區域保護主義,把區域分別弄成一個反面,不是互補的,而變成了互相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