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4日電 『業主自主選擇物業公司,本來是件好事,不料卻讓住戶們遭了罪!』如今的道裡華風江畔小區垃圾遍地……陷入沒有物業管理的尷尬境地。
19日傍晚,記者來到這家小區,院門口大門四敞大開,旁邊保安室空無一人,整個庭院漆黑。每個單元門口都堆放著大量生活垃圾。一居民告訴記者,自從華風物業公司被辭退,小區就沒了正常的物業管理,不但環境越來越髒亂,治安情況也每況愈下,在春節期間,就有住戶丟失自行車,還有的單元電子門鎖被竊。
據小區業主委員會何主任介紹,小區於2001年末入戶,現有居民住戶492戶。2003年10月,依據國家新《物業管理條例》,小區居民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長期以來,小區居民同華風物業公司間矛盾較深,主要集中在:居民認為每平方米1元錢的物業費過高,並以此為由拒絕交費;進戶重復收取的煤氣報警器錢,一直沒退還;保安人員從8人減少至2人,服務質量有所下降等等。
2004年2月初,經業主委員會組織居民問卷調查,結果決定辭退原有華風物業公司。此間,多元物業公司有意接手小區物業,但由於種種原因,多元物業公司在先行墊付小區5000元水費後,放棄了接手打算。從那時到現在,小區失去了物業服務。
多元物業公司江經理介紹,之所以取消接管,是因為這家小區存在諸多問題:如經濟適用住房房照糾紛、塑鋼窗質量投訴、每月高達5000元費用的強排水問題,以及物業用房不明確、地下車庫不交接等等,在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沒解決前,很難接手。
華風物業公司段經理介紹,該小區業主拖欠物業管理費已達93萬元。其中,2003年有100多戶居民交費,2004年1分錢沒收到。物業運轉舉步維艱,多次同業主及業主委員會協商,但雙方沒能協商解決矛盾,最終解除了物業合同。
就此,市房產住宅局物業管理處許處長介紹:目前我市共成立250多家小區業主委員會,華風江畔小區是第二家由業主解聘原有物業的小區,現小區陷入無物業困境具有典型性。
許認為,開發商遺留問題轉嫁到物業管理當中是直接原因,如:我市不少小區都是開發商自有物業,一旦業主們要求更換物業公司,房屋質量、設施不全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就暴露出來,新物業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接手。過去,物業收費實行政府定價,定價普遍低於成本價,如今物業管理市場化,業主如固守原有消費觀念,那麼,業主同物業公司間難以達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