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電 2005年2月22日至24日,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五屆年會在亞布力召開。此次年會不僅僅是一次論壇,更是中國企業家的一種生活方式。年會匯聚了中國最活躍的商界領袖,針對業界最新潮流的觀點進行深入探討,是商界精英和思想交流的平臺。
一些中國企業家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使沒有辦法做到的基業常青,最大的資金煩惱通過上市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中國與美國文化、體制的差異,是否給他們的管理帶來煩惱,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些煩惱的?23日,UT斯達康吳鷹、空中網總裁楊寧、靈通網CTO葉忻、搜狐網CEO張朝陽等赴美上市先驅,盡管都認為上市利大於弊,但面對主持人的『逼供』,還是『招』了在美國上市的苦辣酸甜。
上市目前還是利大於弊
UT斯達康(中國)公司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鷹:美國財報是一個季度報一次,透明度特別高,如同脫掉衣服跳舞,但是能夠促進企業管理更加正規。總體來講,上市到目前還是利大於弊。你做了上市公司確實有很多麻煩的地方,有時候一個股民從紐約打電話來問股票為什麼跌了?我們小心翼翼地問,謝謝您買我們的股票,您有多少股?對方說我有50股。如果公司規模不夠大的話,真應該考慮上市是不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現在的成本,不但每年財務審計要花錢,如果融資不夠多,投資人的折磨你是不是能夠忍受得住。我個人認為,中國公司如果做大規模的話,還是利大於弊。很多人說不應該上市受這個罪,但是如果不上市沒有那麼多錢熬得到今天嗎?融了一大筆錢回來之後有發展。我們到國外打國際市場的時候,就因為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使我們佔了一定的優勢,我們今年有十億的收入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證券監管 體系很嚴謹
空中網總裁楊寧 :空中網去年7月份在美國上市。在美國上市有很多困難,包括忍受煎熬等等,
我們當時提交上市申請表以後,美國證監會發上市意見,150條,我們一聽傻眼了,一般100條或者100以內。我們的財務人員、律師、管理團隊,整個進入加班狀態,花了幾天時間不吃不睡進行修改,反饋回去。第二次好很多,50條,一下子減掉了一百條。但為什麼還要上市?在中國很多企業覺得上市很好,圈了一大筆錢,好像上市拿回來的錢都是我個人的一樣。但在美國上市拿到的這筆錢根本不是你的,這筆錢是公司的。為什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公司,美國有非常縝密的證監會,我認為這是美國金融市場的關鍵。證監會監督上市公司的行為,使投資機構也好,還是普通小股民也好,對市場很有信心。證監會幫我們看著上市公司,使他們不敢把圈來的錢放進自己兜裡。
在美國上市會遇到文化差異
上海掌上靈通諮詢有限公司CTO葉忻:在上市過程中有很多感受。痛苦的地方是,你面臨著很大部分的投資者是一個美國的投資者,他不了解中國的社會,更不能了解中國手機應用的情況。在美國很少有人發短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能不斷給他們講為什麼這個需求是存在的。
美國投資人非常嚴厲,尤其是在你的股票做得不好的情況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多的經營很多的同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很艱苦的。但是中國如何走向世界,如何把我們的經濟和世界的經濟更好的結合到一起,這是企業家需要關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我們經歷了很多,但是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我們希望中國的投資環境會有更大的改變。最好的情況是如果有一個納斯達克的投資市場,我們的市場就在中國,我們的股民也在中國,他買我們的服務,他買我們的股票,這是最直接的。
國內對股價 不要做太多結論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上市整體上有好處,因為有充足的資金,同時給一個管理層一個特別明確的目標,每個季度都得來交成績單。可以說上市是一個成熟的標志。但中國的企業到美國上市面臨一種尷尬,就是在美國上市我們的分析師也好,董事會股東也好,完全按照一套美國思維,這樣套經常會出問題,就是投資人跟消費者是不重疊的,這樣會產生非常多的誤導或者理解不充分。美國本土投資人對他們本土的品牌有非常直接的感受和多種渠道的信息匯聚,了解很多就有信心,陌生就是沒有信心。他們能惟一判斷的就是每個季度的報表,而三年五年之內看平均是有意義的,一年一個季度看是毫無意義的。我勸告國內對股價不要做太多的結論,現在幾大門戶有大量的免費用戶,這些免費用戶並沒有變成當季度和下季度的收入。這些巨大的用戶群美國人不知道,所以產生現在非常可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