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電 題:敬老院裡的『保姆院長』——記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敬老院院長紀玉榮
記者 杜麗華
紀玉榮,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敬老院院長。因為全院只有兩個人,她一人身兼數職,保姆、清潔工、炊事員、飼養員……院裡的老人們都喜歡親切地叫她一聲『保姆院長』。
紅星鄉敬老院座落在雞西市東北角的一個小山岡上,從1991年到現在,紀玉榮當院長已經整整十四年了。敬老院裡的十幾位老人都是鄉裡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那時的敬老院雜草叢生,一間搖搖欲墜的平房到處都是垃圾,一到傍晚,屋裡的蚊子鋪天蓋地。
敬老院是鄉辦的,院裡老人的生活費原本應由老人所在的單位承擔,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單位從沒向敬老院拿過一分錢。沒有了養老費,老人們的吃飯、穿衣、取暖樣樣都沒了著落。紀玉榮想要讓老人們吃好穿好,就必須自己乾。開春時,她帶著幾位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開荒種地。
整地、起?、買種……種上了苞米、大豆、綠豆、地瓜、花生、茄子、豆角。當年秋天,他們就收獲了苞米1萬多斤,黃豆5000餘斤。紀玉榮把黃豆換成大米、豆油,又馬不停蹄地張羅著抓豬崽、雞崽、鴨崽,就這樣,小小紅星敬老院糧、油、菜、肉、蛋全部實現自產。第二年春天,她又在房子的周圍栽上了櫻桃、杏、李子、海棠等果樹3000多棵,1995年開始,老人們就吃上了自己果園裡的水果。
紀玉榮今年60歲,說話大嗓門,笑聲爽朗,乾活麻利,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有著一般農村婦女沒有過的經歷:16歲入團,20歲入黨,當過民兵排長、團總支書記,乾過村婦聯主任、村黨支部書記。也許正是這種寶貴的人生歷程,纔讓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有了超乎尋常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來到紅星鄉敬老院人們都會發現,紀玉榮住的房間總是緊挨著病號的房間,原來這是她特意安排的,為的是方便照顧有病的老人。孫忠嶺老人是在紀玉榮來的第二年病倒的,前列腺肥大、便血。紀玉榮把他安排到隔壁的房間,每天晚上一有動靜,她馬上就過去看看。最讓老人難以忍受的是,憋得生疼也尿不出來。按照醫生的囑咐,紀玉榮每天用熱毛巾為老人熱敷,用插導尿管給老人導尿。就這樣,紀玉榮盡心盡力地侍候了老人5年。老人臨終前握著紀玉榮的手說:『閨女,苦了你了,沒有你,我老漢活不了這些年哪!』說著說著老人閉上了雙眼。
在敬老院的13年間,紀玉榮共送走了26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癱瘓病人,炕上吃炕上拉,她都是盡心盡力不讓老人遭一天罪。院裡還有一些患老年癡呆癥的老人,有的老人把大便甩得滿牆都是她就不厭其煩地擦洗。有人無法理解,紀玉榮卻說:『他們都是無兒無女、孤苦無依的老人,我在這裡一天,就給他們當一天『親閨女』,對自己的父母,有什麼可嫌棄的呢!』
如今敬老院各方面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紀玉榮仍然堅持她的原則就是能省就省。日常用的家什,只要自己家裡有多餘的,她都往院裡搬。她將老人不穿的衣服紮成拖布,就連老人穿的拖鞋都是她自己動手做的。為了省點煤錢,每年春季紀玉榮都起早貪黑的上山打柴,就這樣,紀玉榮帶著老人們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並不富裕的大家庭卻過著幸福的生活。
紀玉榮把敬老院辦得紅紅火火,在贏得群眾廣泛贊譽的同時,一項項榮譽也接踵而來,『全國敬老好兒女金榜獎』、『省、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但她知道,這既是上級黨組織對自己的肯定,更是對她的鼓勵和鞭策。她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力所能及地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每次我接過那鮮紅的榮譽證書,都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60歲的紀玉榮,早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但她說:『只要黨和人民信任我需要我,我就願意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繼續乾下去。讓歲月不老,夕陽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