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哈爾濱市不再把目光局限於一個企業或一個產業,而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從整體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促進老工業基地振興,使出大手筆,呈現新氣象。
變就事論事為戰略謀劃
由於國有經濟比重大、分布廣,國企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城市的興衰。多年來,哈爾濱市一直把國企改革作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針對單個企業的措施,可是收效不盡如人意。事實證明,就事論事的『戰術型』打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黨的『十六大』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提出,為哈爾濱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使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在深刻的反思中,認識到了『戰略』的重要性。哈爾濱市市長石忠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不是過去簡單的脫困,而是從『老』到『新』的脫胎換骨的過程;不是一般性的規模擴張,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全面振興;不是某個行業或企業的調整改造,而是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體系;不是僅僅實現局部閃亮,而是實現區域經濟的整體振興;不僅僅是經濟振興,而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變南北迥異為兩岸繁榮
美麗的松花江從哈爾濱中間穿過,但這個城市卻江南江北境況迥異。江南承載了城市的絕大部分人口和功能,而江北大部分土地沒有得到開發和利用。江南的擁擠不堪導致經濟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影響了招商引資,可是仍鮮有企業向江北拓展。
市長石忠信說,按照『振興老工業基地不僅是行業或企業的振興,而是區域經濟整體振興』的思路,哈爾濱市集中精力抓了城市規劃工作,科學調整城市功能。將靠近松花江北岸的大片土地規劃為松北區,同時將江北的呼蘭縣改為呼蘭區,實施松北、呼蘭區域性整體開發。在此基礎上,哈爾濱規劃了以市區為中心,以100公裡(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1小時都市經濟圈』。都市經濟圈包括核心區、輻射區、拓展區,各自承擔不同的城市功能。
哈爾濱還將改造老城區和發展工業園區工作同時啟動。按照戰略規劃設計,老城區內的工業企業全部搬遷,納入新建立的工業園區。目前,汽車、食品、醫藥等園區建設已粗具規模。2004年,汽車工業園新開工18個配套項目;機電工業園配套企業達到200戶,完成配套產值5.6億元;化工產業規劃了12個項目,總投資82.7億元。與此同時,老城區則積極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此番變化使哈爾濱工業由原來的『遍地開花』開始向『優勢產業地位突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傳統產業特色明顯』的新格局轉變。
變封閉改革為開放式改造
哈爾濱市副市長叢國章對記者說,過去由於國企向銀行貸款難和利用外資少,導致國企改革很難邁開步伐。自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後,哈爾濱市樹立起了大開放、大調整、大發展的新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股的成功轉讓,拉開了這場『開放式』調整改造的序幕,為世界所矚目。此次國有股權轉讓通過市場化運作,引起了世界兩大啤酒巨頭———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AB公司和全球排名第二的南非SAB公司的激烈競爭,最終哈啤創造了以總價值10億多元轉讓給AB公司的神話,既實現了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又使哈啤這一『地方品牌』一躍跨上了『世界行業巨頭』的平臺。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朱文暉評價道,哈啤股權變更在振興東北的大背景下顯得意義十分重大,它使得國企改革的核心———產權改革從根本上破題。
在『哈啤神話』的引領和影響下,哈爾濱一批大企業紛紛與國內外大公司進行重組談判,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中,哈藥集團實行整體對外重組,增資擴股後資產達105億元左右,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哈藥集團重組和哈啤國有股權轉讓一同被評入『2004年中國十大並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