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曹曦) 『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溫家寶總理擲地有聲的話語讓關注教育問題的人民代表聽了很開心,農村義務教育可以享受『陽光雨露』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也進一步得到了完善,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說起農村教育,娜仁花代表的眼睛有些濕潤。這位來自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胡吉吐莫鎮好田村的婦代會主任說,農村的孩子太可憐了,不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學英語、打電腦、跳舞蹈、學畫畫這些談不上,有的窮娃子連學都上不了。讓農村的孩子都有書讀,享受平等教育,這也是老百姓的願望。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代表說,人纔是最重要的資源,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一個熱點問題,需要的地方得不到,不太需要的地方擁擠得很,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科技項目從立項到成果轉化環節太多,應予以減化,保證科研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從事科學研究。目前教育存在著中專變大專、大專變大學,擴招再擴招的現象,應搞好各類、各層次教育,發展一些培養高技能人纔的學校,如中專和職業技術學院。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支持農村義務教育。
齊齊哈爾大學校長唱江華代表說,高等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及各類職業教育等非義務教育投資來源由國家投入和學費兩部分構成。現在有些省屬高校經費支出中學費佔2/3,撥款與部委屬高校相比差距極大,助學貸款制度也未得到完全落實。他建議,對助學貸款和特困生的補助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對偏遠落後地區給予一定的免費指標,國家拿錢專項支持,由學校對高分學生提供獎、助學金,不能再簡單地實行『綠色通道』;教育和物價部門對撥款和收費標准也要認真研究。
『小呀嘛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哪,沒有學問,無臉見爹娘……』這首《讀書郎》已然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了,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的那些『小兒郎』卻會在今年背起心愛的書包,唱起這首歌,走進心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