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生命倒計時中的加速度——記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
2005-03-16 10:26:2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世義 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6日電 題:生命倒計時中的加速度——記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

  從查出患上肺癌的那天起,戰勝軍就開始把自己的生命設定為倒計時狀態。

  3月14日,在道裡區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剛做完一臺闌尾切除手術,累得幾近虛脫,面色蒼白,汗水濕透了手術服,接下來還有一臺剖腹產的手術。

  按照他的『設定』,這天距離他生命的終點,應該只有4年7個月零4天了。

  2004年10月18日,50歲的戰勝軍在體檢中檢查出肺癌。作為一名醫生,他當然知道這種絕癥的嚴重性。目前國內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43%,於是戰勝軍開始以5年為限進入自己生命的『倒計時』。

  在這5年『倒計』的生命中,戰勝軍為自己設定了一個人生目標———為新發鎮留下一所『農民醫院』。

  把一所夾縫中求生存的小鎮醫院辦得紅紅火火、遠近聞名。戰勝軍的『竅門』就是:『我是黨員,向我看齊』

  從佳木斯醫學院畢業的戰勝軍在道裡區新發鎮紅十字醫院工作了整整26年。他是新發鎮遠近聞名的『戰大夫』。

  鄉鎮一級的醫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留不住專業人纔。戰勝軍剛到新發鎮紅十字醫院時,這裡的醫生共有5名,可在不到幾年的時間裡,就走得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1992年,杭州一家醫院給戰勝軍發來聘書。想到自己是共產黨員,想到農民的需要,戰勝軍還是留下了。

  要辦好『農民醫院』,首先要把農民的醫藥費負擔降下來。1998年,已是院長的戰勝軍在全院立了三條規矩:一是不准收任何人的紅包,二是不准勒卡患者,三是不准亂開藥方。

  戰勝軍在全院職工大會上說:『我是共產黨員,在工作和作風上,大家要向我看齊。如果我遲到一分鍾,大家可以遲到一小時;如果我收一個紅包,大家可以收10個紅包。』

  如果醫生為農民做手術的費用超出限額,多出的部分就要自掏腰包。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醫院,在切實為農民服務中找到出路。

  『三刀』砍下,成效立現。來新發鎮紅十字醫院看病的農民排起了隊,40張病床供不應求。在看病的患者中,不僅有新發鎮的居民,還有附近太平鎮、群力鄉的村民,甚至來自市裡的患者也佔到六分之一。

  戰勝軍把一點一滴省下的錢都投入到醫院的建設發展之中,新發鎮紅十字醫院從過去的10間平房變成1000餘平方米的二層小樓,還陸續購進了X光機、三維彩超、動態心電儀等醫療設備。在他的帶領下,這個昔日連青霉素都不能靜點的鎮醫院現在已經成為一家能做幾乎所有腹部手術的一級甲等醫院。

  在新發鎮紅十字醫院工作的26年中,戰勝軍先後3次被道裡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兩次被評為全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連續15年被評為道裡區衛生系統先進管理者。

  積勞成疾,10年來,戰勝軍接受了3次大手術。他從沒有被困難擊倒過,卻因體力不支,多次休克在手術臺上

  為這所醫院,戰勝軍付出得太多太多。

  1994年,戰勝軍在工作中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倒在手術臺旁,經過搶救脫離危險。不顧醫生要他休養半年的勸告,術後不到一周,戰勝軍就從病房回到了工作一線。

  由於醫院裡的技術力量不足,老醫生流失,新醫生還沒有成長起來,產科、外科的大手術幾乎全由戰勝軍一個人做,最多一天他做過13臺手術。1998年,戰勝軍一個人完成了1100多例手術,平均每天要做3臺手術,不僅數量多,而且無一差錯。

  2001年2月,戰勝軍第二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診斷結果是,左前壁心肌大面積梗死,室壁瘤形成。在北京做完手術,戰勝軍很快又回到醫院,盡管身體虛弱,但他從沒因此影響工作。每天下班後,他辦公室的燈總是關得最晚。夜間,只要有求診需要,不管多晚他都及時返回單位,有時候一夜竟要往返4趟。

  在2004年10月一次體檢時,醫生在他的左肺上發現了一個佔位性腫塊。

  2004年11月,戰勝軍再赴北京,實施了左肺上葉切除術。手術後第九天,剛剛拔掉胸腔引流管,縫合的刀口還沒拆線,他卻提出要出院。按常規,他需要連續住院接受化療,最短也要在醫院住46天。

  可戰勝軍沒按照醫生的要求做,很快又回到新發鎮,又出現在醫院裡。他一邊接受化療,一邊堅持在醫院給患者做手術。一周之內,他兩次因體力不支,給患者做手術後出現休克。愛人、孩子和同事都勸戰勝軍,他說:『我著急呀,來鎮醫院看病的農民大多數是奔我來的。我去北京治病的這些天,醫院的患者少了六成多,我不早點工作,患者和醫院都等不起呀。』

  建一所『農民醫院』,是黨員戰勝軍一生的追求。病魔襲來,癡心不改,他將用生命的最後衝刺去完成這個理想的藍圖

  戰院長病了,新發鎮十裡八村的村民趕到鎮紅十字醫院,看望他們的老朋友戰勝軍。最讓戰勝軍感慨的是,『直到現在,我一上公交車,就會有人跟我打招呼,主動為我買票。盡管有時我不認識人家,但他們肯定是我治過的患者或家屬。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有一種做醫生的自豪感。』

  長時間的化療,戰勝軍脫落了滿頭的烏發,臉上、身上出現大面積積水。但這些並沒有阻止他心中的宏大計劃。『5年內,我要全力以赴完成兩件事。』戰勝軍說,『一件事是在兩年內把新醫院建成,讓農民看病更方便;另一件事是迅速把醫院儲備的一批中青年醫務工作者培養成熟,讓醫院後繼有人。』

  『現在的醫院規模已經不夠用了,按原計劃今年要擴建,加蓋一層樓,外牆再貼上馬賽克。你看,多漂亮。』戰勝軍指著設計圖上一棟歐式建築風格的醫院效果圖滿眼憧憬。

  『我對生死看得很淡了,10年前患心梗後,我就當自己是活一天賺一天了。只是我走了,一定要給農民留下一所像樣的醫院。』這是戰勝軍這個有著31年黨齡的老黨員的最大願望。

責任編輯:朱丹鈺

哈爾濱市總工會發出倡議:學習戰勝軍崗位做貢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