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細數美容消費四大『陷阱』
2005-03-16 13:35:1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何興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6日電 哈爾濱市部分個體美容院存在消費欺詐似乎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他們推薦給消費者的美容用品價格高昂,甚至還有使用自制的『美容秘方』造成消費者毀容的現象。記者通過采訪相關部門證明了這一點。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哈市消費者協會、一些美容整形專家也通過本報做出消費提醒。

  化妝品市場價格陷阱

  說起哈市美容產品市場存在的問題,黑龍江省衛生監督所公共衛生監督科科長於艷玲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

  2004年末,執法人員曾對哈市光芒街一帶的美容院、美容美發用品商店的美容護膚化妝用品進行過一次抽查,結果發現這些產品的合格率極低。據說臨街的幾家商店在接受檢查時,其他美容院聞之紛紛關門歇業。檢查和抽樣檢驗發現,部分美容院使用的護膚化妝品是假冒產品,有些產品外包裝標注著說是國外品牌,其實是國內個體作坊生產的,所標示的外文根本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於艷玲說:『哈爾濱市場上到底有多少種偽劣美容產品,這是一個不可能統計出來的數字,許多小美容院都經營多種「地下產品」。』

  於艷玲表示,美容院通常拿某個產品的專有性而向顧客極力推薦,這無形中增加了神秘感和珍貴性。由於無從比較,所以即使產品生產廠商有零售價目表,她們也不會拿出來給顧客看。美容院通常在廠商所定的價格上,根據當地消費水平再上浮一定幅度,然後再打折給消費者,這樣既滿足了消費者好貪小便宜的心理,同時還賣了個人情。

  於艷玲提醒,消費者去做美容消費時,首先要看一看美容機構是否有營業執照,有無專業技術人員;美容設備是否與美容項目相適應、是否經過嚴格消毒,美容用品標簽上應當注明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等,並注明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化妝品(指用於去斑、防曬、燙發等9種化妝品)必須注明『衛妝特字』,進口美容用品應有中文標識,並標注『衛妝進字』或『衛妝進備字』;同時,化妝品標簽、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癥,不得宣傳功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化妝品外觀也應符合質量要求,這些都是美容院應遵守的起碼要求。消費者應自覺識別、抵制美容美發店的違法經營行為,一經發現違反上述規定的應及時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

  美容師自揭『美容秘方』

  曾經做過美容師的徐靜(化名)在記者采訪時講述了她所知道的某些中藥美容『秘方』的內情。

  徐靜說,中藥美容在治療雀斑、粉刺以及養顏美容等方面有一定療效,但也有的美容店聲稱是中藥美容,其實是沒有效果的,老板只是昧心賺錢。

  她說,這種虛假的中藥美容不需要洗面、蒸臉、按摩等程序,也不需要任何設備,只需一張單人床。顧客來了淨臉後,美容師就往其臉上涂一種醬狀黃棕色的面膜,這種面膜味道發苦。然後,顧客要在美容店買早、中、晚三種霜,回家自己噴。其實,『神奇』的中藥面膜是用養顏粉、面粉、搗碎的黃瓜放上水和成的,養顏粉和霜聞起來都有中藥味。而臉上噴了早、中、晚三種霜幾天後就會脫一層皮,新生出的皮膚自然細嫩柔潤,早霜使皮膚脫得較輕,中晚霜則脫皮嚴重,而正規美容則不允許脫去皮膚。這種『中藥美容』不同時配服中藥,不能內調外治,根本不能根治雀斑和粉刺。而且,這種脫膚法,一旦美容師用藥不得法、藥量不合理或者顧客存在角質層薄、易過敏等問題,就有可能造成『毀容』後果。

  她還介紹,那些所謂的『中藥美容』的主要用料都裝在大塑料袋裡,這些塑料袋上並沒有標注產品名稱、主要成分、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使用期限等,這樣消費者也就很難知道產品是否合格,衛生是否達標。做一個療程的中藥美容,顧客需花費1000元至3000元錢,而其成本則只有200元。

  對於這些所謂『美容秘方』,省衛生監督所公共衛生監督科科長於艷玲表示是絕對不允許使用的,化妝品的生產必須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美容院作為生活美容服務機構,不允許自制中醫配方、美容秘方等產品。

  美容整形消費四大陷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關部門根據近年來整形美容投訴的特點總結出四大『陷阱』。

  陷阱一,一些非專業整形機構為了牟利各種虛假廣告漫天飛。他們利用各種宣傳途徑,散發玄虛、萬能、無所不有的虛假信息,讓不少愛美人士陷入他們精心布置的廣告陷阱。

  陷阱二,一些非專業整形機構在行業技術上很落後,卻可能利用一些人貪便宜的弱點用『優惠贈送』等低價的騙局致使整形消費者上當。其實所謂的便宜可能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他們采用的假體材料和醫療設備質量通常極為低劣。比如一個進口的鼻假體要過萬元,但國產的只需幾百元,價格相差甚遠。如果在鼻子裡放了一個劣質假體,三五年內就會出問題。

  陷阱三,為了吸引顧客,不少非專業機構往往用沒有資質的『專家』騙人,自吹擁有多少個專家、有何樣的醫術造詣等,事實上這些人沒有任何整形行醫資格。

  陷阱四,一些非專業機構還會為了博取顧客的信任采用『硬性承諾』的騙局,和顧客簽訂手術協議等。其實在協議的內容中,他們在某些關鍵字眼上大下功夫,說得模棱兩可,一旦有什麼意外,他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逃避責任。

  專家:應在正規機構做美容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整形美容中心負責人郝教授稱,時下美容整形市場存在種種坑騙顧客的手法,消費者需特別提防。他認為,大量整形失敗病例多數是在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做的手術。很多患者直接就躺在普通的美容床上,工作人員既不更換無菌手套,連最基本的手部消毒都不能保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接受整形手術很容易發生感染。如果同時整形材料又不合格,工作人員縫合切口的技術不過關,就會給患者造成終身的痛苦。

  據省衛生監督所醫政監督科科長王鐵夫介紹,只有經過注冊的正規醫院的專業整形科方可做整形手術,普通美容院無權受理。醫療美容服務機構必須依法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開展醫療美容業務。同時,美容整形師必須取得執業醫師證方可上崗行醫。因為《辦法》中規定的申辦美容醫療機構或醫療機構設置醫療美容科室的條件非常嚴格,現在哈市100家美容院大概只有三五家能達到標准,其餘絕大部分美容院都是非專業整形機構。

  哈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孫麗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整形醫院前,務必找經衛生主管部門批准的整形美容機構,找正規醫生做。她說,美麗人人渴望,但在做決定前一定要慎重選擇,因為美麗是單行線,找好了醫院和醫生,可以美麗一輩子,不然只有和悔恨陪伴終生了。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