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16日電 一家正規勞務中介公司的老板主動給記者打來電話,歷數勞務市場上的種種騙人陷阱,提醒求職者求職時提高警惕,要心中有法,避免上當。
這位中介老板告訴記者,有一些『黑中介』為騙取求職者錢財,竟想出假借用工單位的名義常年在正規職介內掛單子招聘員工的辦法。這些都是一些只登記了工商便民照的空殼公司。當求職者前往應聘時,這家所謂的用工單位立即『變臉』成『中介』身份,稱自家公司的崗位已經招滿,但可以將求職者推薦到另一家正在招人的公司去工作,條件當然是要交一筆求職抵押金或介紹費。
毫無技術含量的普通裝卸工、押運員,正常的市場調解工資僅為每月600—700元,而在勞務市場上卻有用人單位開出了『日薪70—80元』的高薪,對於初到城市又缺乏技術的農民工來講,這無疑是『天降餡餅』。可當他們興衝衝地前往求職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名目繁多的各種費用:服裝費、胸卡費、培訓費、辦理各項保險費、合同證書費等等,有的三五十元,有的則張口就要百餘元錢。
還有一種用工單位,雖然也有部分業務屬正規經營,但卻常年在『職介市場』掛單子招人,比如某單位招聘發單員,提出三天一結薪,試用期兩天,對於發單員的考核不看發出多少單子,而是看所謂的發單『效果』。當求職者決定應聘後,對方又提出要交少量抵押金,可是抵押金交了,兩天試用期的活也乾了,最後求職者卻以『效果不理想』為由被辭退。
所有的騙局都圍繞著求職者兜裡的錢而展開。這位已開『求職中介』多年的老板告訴記者,其實規避這種求職風險很簡單。目前國家明令禁止用工單位不能以任何名目收取求職者抵押金、保證金。求職者在求職過程心中有法,不貪小利即可安全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