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哈爾濱市去年的幾項大市政工程從春夏一直乾到初冬上凍,開挖的溝槽被草草回填。今年一開春,冰雪消融,這些回填不實的市政大溝開始塌陷。昨天,記者對去年開工的道裡集中供熱工程和市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途經的20餘條『拉鎖路』進行了走訪,發現其中大部分拉鎖路塌陷、鼓包、遍地爛泥,給交通帶來諸多不便。
道裡區建國街:坑包林立車難行
中午12時許,記者在道裡區建國街看到,20多米寬的車行道被分割成3部分,中間是一條寬近3米的『荊棘路』。路面坑坑窪窪,大約有200多個坑包,其中哈藥路與安定街之間的路面破損最嚴重。最深的坑有10多厘米,面積有六七平方米。從安定街到共樂西頭道街路段,路中間泛出黃土,與其他部分的瀝青路面形成對比。過往的車輛經過時,都要避開路中間,被迫擠到路邊,給交通帶來不便。
在哈爾濱市六十中門前的建國街上,路面嚴重凹陷,一個長約3米,寬約2米,深度約10厘米的坑橫在路中間。記者看到,路面已經變得松軟,裂了多個縫隙,用腳踩上去,縫隙裡竟溢出稀泥。在這個坑的附近,還有3個與其面積接近的大坑,4個坑連在一起,形成了大面積的坑窪帶,過往的車輛都要從旁邊繞行。
在建國街與陽明街交叉口處也是坑包林立。一輛拉啤酒的三輪車從此經過時不小心落入陷阱,車主推了三四次都沒能將車推出來。
一位常年在建國街拉客的摩的司機告訴記者,去年道裡區集中供熱工程施工時,建國街、安國街都被挖開,整整挖了一夏天,挖完後就用土簡單地回填上了,也不往裡墊石頭,這樣的路面根本經不起車輛碾壓。白天從這裡經過時還可以小心繞行,到了晚上,就得瞪著眼睛開車,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泥塘。
道裡區工部街:『拉鎖馬路』成路障
道裡區經緯五道街至經緯十二道街一帶為集中供熱工程與供水管線改造工程的主要施工路段,大部分路段在去年工程結束時進行過回填。但在工部街上,記者還是看見了大面積的『開膛路』,或橫亙在馬路中間,或成爛泥塘。
在經緯八道街與工部街交叉口處,記者看到,這裡有大面積未被修復的柏油路面,路邊一條10多米長、近1米寬的『馬路拉鏈』格外顯眼。這條10多米長的溝內填滿了碎磚塊,凹凸不平。沿著工部街,馬路兩旁隨處可見幾米至10幾米不等的破損路面。而在經緯街十一道街與工部街交叉口的整個路面都破敗不堪,碎石、泥土連同積水和成了一個爛泥塘。車輛行駛其中,都要左搖右擺,極其顛簸。
記者留意到,工部街上的『馬路拉鏈』旁都積滿了厚厚的泥土,幾名環衛工人正在費力的清掃。她們告訴記者,這些『開膛路』是去年冬天供熱工程和供水管線改造工程完工後留下的。溝內剛開始填的是碎石,經過車輛碾壓,時常被帶到馬路上,她們一天要幾十遍的清理。
道裡區森林街紅霞街:馬路成了爛泥塘
10時許,記者走訪了道裡集中供熱工程和市區管網改造工程途經的通江街、紅霞街、霞曼街、上游街、森林街、地段街等路段,這幾條處於繁華區的街路同樣泥濘難行。
以兆麟街為界,森林街出現兩道『景觀』。從尚志大街到兆麟街這段森林街,路面比較平整潔淨,而另一側市政工程施工曾經經過的路段成了爛泥塘,行人根本無處下腳。記者看到,車輛通過此處路段時,車身都被糊滿黑泥。
紅霞街上不見水泥路面,從中央大街到通江街路段都是濕漉漉的,融化的雪水與泥土混在一起,形成了10幾米長的『大泥塘』,汽車經過時,車速明顯減慢,車輪卷起了許多泥水,使路邊的行人紛紛躲避,而車輛駛過後,不僅車輛上面滿是泥漿,路面上更是出現了10多厘米深的車轍。行人都極力避開翻漿的道路,盡可能靠馬路邊走,甚至有的行人挽起了褲腳。附近居民更是怨聲載道:每次出門都是一腳泥,回家還得換雙鞋。
霞曼街從通江街到經緯街大約50米長的路段上,清晰可見一條長長的塌陷路帶,有的地方塌陷的路面有約有2米寬,整個塌陷帶比邊上的路面低好幾厘米,一大粒一大粒的砂石遍布其中。
在通江街和中醫街交叉口處,路面形成了一個面積3平方米左右的塌坑,過往車輛紛紛繞行。記者看到原來的水泥路面已經不知去向,露出了下面黃色的細沙。在坑的邊緣還殘留著一些水泥碎塊,但已經被一些車輛壓到了沙子裡面。在上游街8號前,路面也是坑窪不平,排列著一串大小不一的坑,坑裡都是一些碎石子,旁邊的路面也已經龜裂,密布著一條一條細細的裂痕。
道外區北環路:大坑小坑連成串兒
10時許,記者在道外區北環路上看到,從北頭道街到北二十道街大坑連著小坑,大約有上百個,車輛駛過,整條北環路泥漿四濺,塵土飛揚,路人紛紛掩面而行。
北新街與北十二道街交叉口靠近大白樓綜合商場一側,有一個面積五六平方米的大坑,車輛經時發出『?當?當』的響聲,坑裡面的泥土也被過往的車輛碾出。
北新街與北十六道街交叉口處,路面跌宕起伏,高低不平。坑包之間落差齊膝。
一位司機告訴記者,北環路自從去年春天就被掘開了,一夏天都沒消停過,到了秋天集中供熱工程終於結束了。可好景不長,市政供水管網工程又把這段路給挖開了,到現在路面還沒有完全恢復。這幾天氣溫昇高,去年留下的『尾巴』如今開始『翻漿』了。
在北新街與北十八道街交叉口記者看到,這裡的路面凸凹不平,有的坑深達二三十厘米,致使此處行車艱難。一輛嶄新的紅色本田飛度轎車掉入深坑中無法前行,後被路旁的行人推出。在哈市閑置用品市場門前鐵道線兩側也是大坑連著小坑,污泥遍地。據閑置用品市場的一位業主介紹,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一冬天了,這幾天開化後,過往車輛經常被刮著底盤,行人也常滑倒。
在今天走訪的20多條街路中,記者未發現破損的街路有圍擋和警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