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日前,黑龍江省青岡縣一農婦喝藥後被急送至最近的鄉鎮醫院,因鄉鎮醫院設備落後不得不連續兩次轉院,不治身亡。事後,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對黑龍江省鄉鎮衛生院的處境進行了了解。
沒資金設備落後
據黑龍江省衛生廳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處姜相春處長介紹,黑龍江省現在一共有900多個鄉鎮級衛生院,按照國家有關鄉鎮衛生院基本標准規定,這些衛生院醫療設備配備能達標的只佔總數的30%左右。資金不足是衛生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我省從1990年至2000年陸續分批對鄉鎮衛生院投入設備和對鄉鎮衛生院房屋進行改造,但是現在改造的一些設備已經到了報廢期,無法繼續使用。
待遇差留不住人
據姜處長介紹,鄉村醫生是從建國後的赤腳醫生—步步演變而來的,當初是在農村沒有醫生的情況下國家培養的一批醫生。目前,農村鄉鎮醫院醫生總體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是還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雖然有的醫生達到了中專以上學歷,但在技術方面卻很差。國家曾采取過一些措施提高農村醫生水平,比如定向招收農村大學生,然而這些大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進了縣一級醫院。因為鄉鎮醫院醫護人員的開支都是靠當地發放,很多醫護人員的收入很低,他們當然不願回到鄉鎮醫院工作。而醫術水平高點的醫生也都紛紛到條件更好的高一級醫院工作。由於沒有足夠資金,技術培訓無法開展,便導致目前鄉村醫生整體水平無法提高。
鄉鎮院處境尷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就醫的條件的要求也高了,頭疼腦熱到附近小診所看看就行了,大病到則到大醫院,而處在中間的鄉鎮衛生院就成了小病沒人去,大病不能去的尷尬境地。很多鄉鎮衛生院已經無法正常運行,有的勉強運營的鄉鎮衛生院裡,仍然以聽診器、血壓計和溫度計為主。有關專家建議建立『農民醫療保障救護站』,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和過硬的醫護人員,盡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當地政府也應該通過提高醫護人員待遇等扶持鄉鎮衛生醫院的發展,發揮鄉鎮衛生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