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隨著鐵路部門撤並調整工作的開始,哈站周邊的改造建設工程也納入了人們的視線。18日,記者從哈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按照哈市車站廣場建設總體規劃,火車站周邊也要進行大規模拆遷改造,不但南站布局要調整,還要建設北站。未來總用地27.68萬平方米的車站廣場將有效解決該區域人流車流疏散難、環境秩序較混亂的問題。
南站廣場:重劃停車場、休閑區、出站口
現有的哈南站廣場中央設有社會車輛停車場,右側設有一個出租車停車場。由於車站只有一個出站口,一到外地旅客列車進站時間,各種車輛擁擠在這裡,廣場及其周邊道路就會形成栓堵,人車來往極不方便。
規劃中的南站廣場面積約有2萬平方米,具有三大亮點:其一是人與車形成了隔離,廣場兩側各設置一組公交站臺,布置成港灣式停靠,右側專門闢出一片區域,按性質區別設置了『出租車停車場』、『社會車輛停車場』和『郊區車輛始發站』,使人流和車流實現了匯聚點的轉移;其二是廣場環境更人性化,增加了大片的綠化帶,拆除了種種鐵柵的封堵,彩磚和彩燈將廣場了裝點成了休閑區;其三是增加了雙側出站口,在地下空間開闢兩橫四縱地下過街通道,確保地下空間人行交通24小時暢通,開闢了新的出站泄洪通道。
此外,整個車站建築的立面也將進行改造,從三個獲獎方案看,建築整體結構都沒有改變,但均有景觀性發展趨勢,立面采取了玻璃化處理,使其更具都市氣息,邊線則突出了城市淡黃色的基本風格,使其保持了歐化建築的特點。
北站廣場:伊維爾教堂閃亮登場
北站廣場建設是車站廣場建設的主角。據悉,這一區域規劃建設面積達到13.7萬平方米,廣場集散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主要用於分散道裡區、道外區和松北區的客流。建設北出站口的同時,還將對伊維爾教堂周邊進行改造,建成以教堂為主體,集旅游、休閑和景觀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充分展示哈市的歷史風貌、建築文化。
據了解,1898年,隨著東正教的傳入,沙俄在哈爾濱修建了尼古拉大教堂、聖母昇天教堂、江畔聖母領報教堂、伊維爾教堂和索菲亞教堂等。霽虹街的伊維爾教堂建於1907年,為隨軍教堂,曾與索菲亞教堂合稱為『姊妹』教堂。它不僅是沙俄侵略者鎮壓哈爾濱義和團運動的重要歷史見證,也是日俄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
伊維爾廣場位於道裡區霽虹街、工廠胡同、警校胡同及哈鐵水電段圍合的街區,規劃建設面積4.48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57萬平方米,鋪裝面積2.91萬平方米,地下工程面積2.91萬平方米。在廣場的三個方向,還將建成三個與車站直接相連的地下出口,其中一個就在地段街口。
車站周邊:老房拆遷打通斷頭路
據悉,規劃建設中的車站廣場停車場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道路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北站建成後,候車室的面積也將達到3.5萬平方米。這些規劃建設用地,除南站一部分為既有改造外,其餘大部分都要涉及征地建設,是一項頗為浩大的工程。
車站廣場建設規劃模型清楚地顯示,以主乾道線為界,在霽虹橋、霽虹街與海城橋封閉的一片區域裡,改造後除修繕後的教堂區,將不再有民用和企業建築。鐵路部門的水務段園周圍的棚戶,南側三層服裝廠,西側制藥廠計劃處等。一面街將進行延伸,穿過果菜市場、霽虹橋後,與穿過海城橋的安寧街貫通。斷頭路的打通也將涉及征地,霽虹橋北端右側一線的民居和單位,將涉及動遷,海城橋兩側的格局也將發生變化。
18日,記者對拆遷區域進行了走訪。在伊維爾教堂周邊,記者看到,這片陳舊的居民區裡泥濘不堪,棚戶區和廢棄的小工廠夾雜其間。伊維爾教堂正面掛著兩個公司的牌子,下面和周邊牆體上建著兩三個破棚子,建築立面破損相當嚴重。看到記者出示的規劃圖景,一些老百姓驚訝地說:『可真是地覆天翻了。』
周邊居民:不再受探頭道線困擾
在撫順街頭記者看到,從哈爾濱機務段哈爾濱分段探出了一段有20米長的路軌,上方架著專用電線,可以看見電線中間掛牌子大字注明:有電、限高4.5米。據了解,這段道線還是百年中東老線的一部分,隨著城區建設的發展,長長的鐵軌被扒除後就剩下了這一點兒,可由於還擔負了車頭調頭、入庫的任務,一直還留著。
附近居民反映說,這裡隔三差五就有機車倒車入庫,來回間車笛長鳴,即使睡著了,也會被驚醒。每到16時以後,在這裡調頭的機車就會造成堵車。在此居住了十幾年的張大爺介紹說,這裡是個無人看守道口,沒有護欄,現在有專職防護員還好點,以前就發生過幾個人過道口時不注意被軋死的事。『現在大型機車大都停靠在哈南站(哈達屯附近),在這裡倒車的一般就是導站車和貨場小車頭,對附近居民影響已經不大。』一機務段工作人員如是說。
站在海城橋頭,記者看到機務分段裡不但線路密集,而且軌距不夠,電力機車入庫修理、轉線調頭時,還必須用這段路軌。據了解,以往因為資金等原因,探頭道線無法拆改,而今整體搬遷,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附近居民也將不再受苦。
道裡市民:擔心搬遷會留尾巴
針對周邊改造一事,道裡區的一些居民也提出了異議,他們說哈爾濱車輛廠搬遷改造時也搞得萬眾矚目,可剩下的萬米廢棄道軌,如今還橫跨在道裡的主乾街路和密集居民區中,周邊形成了垃圾場、菜市場。車站廣場的拆遷和建設會不會也是這個老樣子?
據悉,哈爾濱車輛廠搬遷改造是此次車站廣場搬遷改造之前,最大的一次鐵路專用道線搬遷改造工程。位於道裡區城區中心地段的該廠,佔地面積83.6萬平方米,始建於1898年,已有百年歷史,主要負責鐵路貨運車輛制造及維修養護。受該廠佔地的影響,致使市區多條道路成為斷頭路、卡脖路,特別是工廠生產專用鐵路線橫穿撫順街、新陽路、安國街、河圖街四條主要乾道,嚴重制約城區交通發展。搬遷後雖然少了工廠排放的煙塵、廢氣、廢水等工業排放物的污染,但廢棄道線並未撤走,帶來的麻煩也沒有少多少。
據悉,車站廣場改造是城市發展十年大計,規劃涉及的線路搬遷也不會留下尾巴。因為當廣場開始建設時,現有機務分段的路軌區域,屬廣場建設區,部分還將成為北站前的停車場和行車路,車站廣場建設將全面扮靚哈站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