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1日電 每天晚上十點多鍾,都有一輛槽車從道裡區太平鎮出發,將20噸生牛奶運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一位專門為蒙牛收購生牛奶的人說,自去年10月起,蒙牛乳業通遼事業部開始在哈市周邊收購生牛奶,收購價格隨行就市,日收購量60噸左右,每天都有3臺專用運輸車往返黑龍江和內蒙古兩地,單程運距500多公裡。
生牛奶是特殊物資,其收購運輸一般都在百公裡以內的保鮮半徑上,運距越長其保鮮及運輸費用越高,因而加工成本增加,生產效益下降。據測算,蒙牛在我市收購生牛奶每斤0.85元,運到通遼後成本增加到每斤1.20元。蒙牛用這樣的『天價』生牛奶進行生產加工還能掙錢嗎?答案毫無疑義。
近年來,哈市生牛奶收購市場風波不斷,不少人士認為與蒙牛有關。2002年蒙牛與綠樂爾合作,綠樂爾以『貼牌』形式為蒙牛加工鮮牛奶。生牛奶日收購量最高300多噸,帶動了市郊奶牛飼養,並使生牛奶價格提昇到每斤1元錢。面對蒙牛挑起生牛奶收購價格戰的說法,道裡區太平鎮奶牛協會會長李成印表示堅決反對: 『(生)牛奶漲價,養牛戶最受益,他們(蒙牛)肯定也掙錢。這有什麼不好?』
2004年7月,蒙牛與綠樂爾結束合作,市郊生牛奶供大於求致使收購價格迅速下滑,最低降到每斤0.7元。飼料漲價、生牛奶收購降價,再加上個別企業拖欠養牛戶巨額奶資,終於釀成了部分養牛戶倒奶事件和養牛戶集體上訪風波。
與綠樂爾結束合作後,蒙牛並沒有放棄哈爾濱的生牛奶市場。去年10月,蒙牛乳業通遼事業部在我市道裡區及安達等地,設立生牛奶收購站,通過長途運輸將生牛奶運回通遼加工。
蒙牛不遠千裡到哈爾濱收購生牛奶,為什麼不能在哈爾濱建廠?據了解,一年多來,蒙牛曾與哈市的道裡、尚志、阿城等區、縣達成過建廠意向,但至今沒有進展。據介紹,蒙牛對在哈市建廠提出了相當苛刻的條件,個別地方為迎合蒙牛同樣不惜代價;但這種『大出血』並沒有打動蒙牛,反而成為蒙牛再次喊價的籌碼。也有人認為,蒙牛剛剛在唐山、通遼、呼盟等地投資建廠,奶源爭奪戰正趨激烈,暫時無暇顧及在哈建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