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1日電 不久前,包括哈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在內的相關單位對哈市學生進行了一次體質、體能檢測,並將統計結果與十年前的數據進行了對比:男女學生身高稍有增長,體重也顯著增加。但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卻明顯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質和柔韌性素質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其他指標如速度、爆發力、力量等也在下降,肺活量普遍不如從前。學生的近視發病率居高不下,齲齒發病率在小學階段比較嚴重。同時,肥胖學生增多,超過20%。為此,哈市衛生保健部門向中小學生拉響了健康警報: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正在全面下降,加強體育鍛煉迫在眉睫。
記者調查:
一周來,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中學生,下面的幾種觀點基本代表了多數學生的意見:『平時體育鍛煉的時間有多少?』學生甲:不太多,一周纔兩節體育課。『平時自己鍛煉嗎?』學生乙:作業多得很,晚上回家都是在屋子裡,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學生丙:我是平時幾乎不怎麼鍛煉,就是體育課鍛煉一會。『鍛煉時間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丁:有的時候是學習作業多,有的時候是懶,不想動,父母對鍛煉也不強調,學習好就可以了。
學生成了『病秧子』
新學期開學半個月,在哈市南崗區某小學一年級上學的藍藍就病了,高燒39.6℃,打針吃藥了一星期纔恢復上課。
與藍藍同病相憐的還有遙遙、卿卿、明明、帥帥……他們或流鼻涕,或咳嗽,或牙齦腫痛,或上火不愛吃飯。
據哈市鐵嶺、繼紅、兆麟等學校老師介紹,開學20天,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學生因受到疾病的侵擾而在家休息。另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指出,因病而不得不退學的學生也不是個例。
道裡區某中學一位任教多年的體育教師說,十幾年前,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而現在,即使跑400米也有一半人跑不下來。
具有多年從醫經驗的醫生高幼溟說,近兩年,青少年明顯容易患感冒,免疫力普遍低下,孩子們對冷熱空氣的適應能力差。另外,一些疾病明顯低齡化,心髒病、高血脂、疳積癥、習慣性便秘、白塞氏病等成人疾病頻頻侵擾中小學生。
上體育課成難題
哈市教育研究院體育教研員李玉榮介紹,根據國家新課程要求,小學1?2年級學生每周上4節體育課,各省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進行調節,我省的標准是每周上3節課。3?6年級學生的國家標准為每周上3節體育課,我省標准是2節。初中學生每周上3節體育課,我省標准是2節。高中學生的國家標准和我省標准均是每周2節體育課。而實際情況是,包括優質學校在內,眾多學校每周僅為小學生或初中生安排2節體育課,沒有達到學生通過體育課鍛煉身體的目的。
按國家有關學校場地建設標准,每個在校學生必須擁有活動場地11?15平方米,我省的最低標准是每生7平方米。小學運動場地必須擁有200?300米的跑道,中學必須有300?400米的跑道,省級以上重點中學必須擁有400米的標准跑道。我省能達到這一標准的學校寥寥無幾。有些熱點學校的人均場地不到兩平方米,學生上間操都困難,更談不上學生普遍喜歡的球類運動了。
李玉榮認為,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上不夠體育課有人為的原因,也有客觀條件的制約。一些學校稱課時緊張,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體育課。客觀原因是,眾多城區學校包括一些優質學校在內均因場地狹窄或沒有運動場地,上體育課成了難題。農村學校倒有體育場地,又因經濟條件制約,體育器材缺乏。
哈市第87中學體育教師劉麗麗直言,現在學生的體育課越來越不好上了,學生體質普遍較差,運動中容易受傷。另一方面,家長們的維權意識太強了,學生在校有個磕磕碰碰,家長動輒就會上法院,教師們的精神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多教師為安全起見,主觀上不敢給學生太多的運動負荷。
體育鍛煉成短腿
體育教師劉麗麗表示了自己的擔懮:『場地即使保證了,可學生的體能卻保證不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學生不能自如地應對各項體育達標,體育鍛煉成了學生的短腿。』
她介紹,以3分鍾25米往返跑初次測試為例,男女生都有近一半的人數越跑越慢,最終因體力不支而中途棄權。多數學生即便跑完規定米數也表現出呼吸頻率快、大喘氣等不適應現象。此外,小胖子的整體比例差不多有1/3,他們在跳繩等要求動作協調性的項目上表現得不理想。
根據哈市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規定,體育測試成績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報考重點中學。報考高中、職業高中的考生,須參加體育考試,體育考試成績計入錄取總成績。
目前臨近中考,劉麗麗卻對記者說:『正常情況下,此時該針對畢業年級的體育測試科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先期訓練了,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目前只能提出「讓小胖子都減肥」的目標。』她說,這種情況不單單存在於畢業年級,其他各年級也一樣。
鍛煉身體沒時間
小學生藍藍的姥姥懮心忡忡地說,孩子放寒假時身體可好了,幾乎天天在外面玩,啥毛病都沒有。開學後,每天還在睡夢中就被叫醒,孩子小臉缺乏血色,還沒吃多少早飯,匆匆忙忙就得上學去。放學後,寫作業、吃晚飯、洗漱,忙忙活活又得睡覺了。一點鍛煉身體的時間都沒有,抵抗力肯定受影響。
家長童新提出,在學校上體育課難,回家後被圈在屋子裡寫作業,城區的孩子想鍛煉身體很難。在許多社區,適合學生鍛煉的場所很少,出了社區,鍛煉場所同樣難找。他指出,經營性場館多,公益性場館少。
13日,記者目睹了這樣一個情節:在哈市少年宮的走廊裡,三年級小學生問身旁的母親:『你小時候,寫完作業後乾什麼?』母親回答,是和院裡的小朋友一起玩。小學生又問:『休息日也被姥姥、姥爺送去上美術課、奧數課嗎?』母親回答,沒有,休息日可以玩一整天。小學生抬起臉羡慕地看著母親說:『媽媽,我好羡慕你啊,你的爸爸媽媽可真棒。』
哈市一些體育教育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及家長認為,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問題,有著多方面的因素。在應試教育的評價體制下,從家庭到學校,都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重視不足。周末本來是孩子放松的好機會,一些家長還要給孩子請家教,讓孩子學琴,學繪畫,僅有的一點可以參加鍛煉的時間也被擠佔了。也有人指出,造成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關鍵是學校對體育教學重視不夠,許多學校把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文化課的教學上,忽視了學校的體育教學。
提高體質多管齊下
『中小學生體質下降是綜合因素造成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多管齊下。』體育教育工作者劉女士認為,從制度上重視學校體育教育,以及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硬件條件、引進多元化的體育教育思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路。
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首先體育教學應當與教育部門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掛鉤,學生的體育成績也應當在中、高考中體現出來,這樣從家庭到學校都會發揮主動性,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
黑龍江大學的姜老師說,學校和家長要把學生的學習負擔減下來,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同時,中小學體育教學要改變現在陳舊枯燥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多增加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趣味性運動項目。另外,在城市建設和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中,必須保證學校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學校體育教育硬件條件差的現狀。同時引進『終身體育』的觀念,通過開『體育處方』等靈活方式,讓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和當前的全民健身計劃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在剛剛閉幕的政協會議上說,希望國家能用法律的形式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有更多的體育鍛煉時間,以遏制體質下降。同時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有關部門應該迅速成立專門機構,解決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並上昇到立法的高度,用法律形式強制規定。第二,各相關部門共同行動起來,發動全國人民營造體育運動的氛圍,讓學生的體育鍛煉變成發自內心的需要。第三,建議重新修改教育法,縮短中小學生在校時間,以提高他們自學和獨立思考能力,並讓他們把更多的課餘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第四,由國家財政撥專款,解決全國中小學校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另外,再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撥出更多資金加大對城市社區體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外埠鏈接:
武漢市中小學生
明年起體質健康不達標不能畢業
從明年起,如果武漢的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未達到全國通行標准,就不能畢業。
據悉,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已正式發布。新標准將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楚天
新聞鏈接:
缺乏鍛煉也影響學習
『體育活動少、學生體質下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沈陽一位長期研究學生健康的專家懮心如焚地說。
據有關人士介紹,因缺乏體育鍛煉導致智力發育出現障礙的病例在我國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平衡、協調等能力的發展會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而現在很多孩子缺少運動,平衡、協調等能力就培養不起來。另外,體質不好的學生精力跟不上,難以承擔越來越重的學習負擔,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比體質良好的學生差。專家提醒說,體育鍛煉的缺乏已經導致孩子體質的明顯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越來越差,很容易受各種疾病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