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電 剛剛被刑滿釋放的阿城市的李某私自在一居民樓內設立加工點,招聘工人用人民幣紙幣加工成工藝品船,其自稱所加工的工藝品全部銷往境外。從17日開始,記者用了三天的時間對此事進行暗訪,並於21日與阿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人員一起端掉了這一黑加工點。
黑加工點藏在民宅
『阿城市工商銀行家屬樓內有一伙人私自用人民幣紙幣制作工藝品,數量極大,他們不僅對外出售這種工藝品,而且近期還在當地大范圍招工。』16日,記者接到了阿城市一名讀者打來的舉報電話。
17日,記者按照讀者提供的線索,來到阿城市清真小區23號樓2單元該住宅樓的樓下,按響門鈴後,記者自稱聽說這裡有工藝品出售,想來此購買。對方警覺地對記者進行盤問後,自稱暫時斷貨,不向外出售。
隨後,記者在街上看到了對方粘貼的招工廣告,上面寫著:飛燕手工藝加工點長年對外加工,因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誠聘女工20名。要求:心靈手巧,工作有耐性,能夠長期工作。計件工資,每批一結算。半個小時後,記者再次以給家人找活乾的身份來到該民宅,這次男子開了門,並向記者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記者在室內看到,這是一個居民樓的七樓,一百多米的空房子,室內有一名男子和四五名女子正在桌子前邊制作這種工藝品船只。桌子上面擺放著一疊一分錢紙幣,還有加工好的半成品等物。男子聽說不是記者來應聘,只是簡單地說了一些工作須知,便要求記者領著應聘者前來時再對其進行講授。
記者應聘探究竟
18日,記者與一名男記者再次來到這處民宅,並稱男記者正在待業,想在這裡找點活乾。對方便讓男記者坐在工作臺前熟悉一下加工過程。
趁著男記者在一旁熟悉加工時,記者與自稱負責人的李某攀談起來,據他講,他很熟知這種加工工藝,已經經營多年,並且開了一家工藝品商店,這種工藝品的加工他們在哈爾濱和阿城都有加工點,總公司的代銷點設在伊春,成品船只送到伊春後主要銷往俄羅斯等國家。李某對記者說,用於制作工藝品船只的紙幣是他們從上海換回來的,論噸計算。
記者在李某印制的宣傳單上看到,這種制作好的204厘米長的船只售價在四千餘元,每艘船付給工人的加工費是680元。因銷路很好,所以這裡急需加工人員,設在這裡的只是一個培訓點。
查處黑加工點
據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貨幣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人民銀行法》的有關規定,禁止故意損毀人民幣,目前紙制分幣仍在流通,因此如遇到有人故意損毀這種人民幣,當地工商部門可以對其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並視情節對其處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21日,記者再次來到阿城市,並與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這間用人民幣制作工藝品的民宅內。推開房門,記者看到,室內共有10餘名女工正在用一分錢紙幣加工這種工藝品,李某則在一旁指導,現場堆有許多被損毀的人民幣紙幣。經查,李某未能向檢查人員提供任何營業執照及其相關手續,檢查人員當場扣留了其加工的半成品及其原材料,並將李某帶回阿城市城南工商所進行審查。
據李某講,他今年38歲,家住阿城市。他是刑滿釋放人員,這種加工工藝品的手藝是在獄中學會的。從3月15日開始在阿城市清真小區23號樓2單元7樓租房開始用人民幣紙幣加工工藝品,其向檢查人員交代稱紙幣是從哈市錢幣交易市場用1.6分錢的價格買回來的,一共買了1000元人民幣的紙幣。現在他正式僱用了4名工人,其它工人正在培訓。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李某進行進一步的審理。